当然,如果是这种迁移,那恐怕得按照一船人和粮食,外加一船煤炭,两船水的配置,才能实现跨越北太平洋的迁移。
这么一来,迁移成本会增加不少,但时间会大大缩短。
“按照杨文岳的估计,从南直隶迁移百姓前往齐国,需要多久?花费几何?”
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朱由校听得心里一沉,而王承恩仔细看了看杨文岳的手书,随后才道:
“用眼下九千料的大船,从松江府出发,杨文岳估计要六个月左右。”
“迁移一个人的费用是二两银子一人,不算迁移银的话……”
说到迁移银,王承恩隐晦的看了一下皇帝。
迁移银制度虽然是朱由检定下的,但收不收得看朱由校。
“这就不……”
“迁移银要交。”不等朱由校说完,朱由检便抢先开口:
“规矩既然定下了,那就需要遵守执行。”
“迁移北亚墨利加的迁移银,就按照迁移利未亚一样的标准,一人五两。”
朱由检开口给自己定了规矩,王承恩闻言便回应:
“那如此的话,迁移一人就是七两银子了。”
“会不会太多了些?”朱由校略有不忍,而朱由检摇了摇头:
“以我的俸禄,足够每年迁移两三万人。”
“另外这礼单的银子,就足够迁移几十万人了。”
“时间还长,臣弟不急。”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闭上了嘴,因为时间这一点确实拿捏住了他。
他想自家弟弟在大明待久一些,那按照自家弟弟的俸禄,估计得十年才能迁移二三十万人,算上礼单也就百万人。
“非三百万人”不就藩,这可是朱由检答应过朱由校的。
这么一想,如果仅凭俸禄,那朱由检得八十多年才能迁移三百万人去齐国。
“我要不要降一降弟弟的俸禄……”
朱由校在心底暗暗想了想。
“就按照杨文岳的想法做吧,直接从第二个补给点开始开垦,登录的当地便取名为“金山”,让杨文岳好好操办。”
在朱由校作想的时候,朱由检对王承恩吩咐,王承恩也作揖应下,紧接着朱由检继续问道:
“前线的粮秣准备如何了?”
“泰宁府入冬前,已经运入八十二万石米,辽东目前存有七百三十万石米。”
“瀛洲的粮食还在运输,估计开春前,辽东和泰宁的粮食可以保持在八百万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