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际局势(2 / 8)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42 字 2023-06-05

公斤的产量来说,或许贫瘠的有些可笑……

但需要知道的是,从三皇五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华夏这块土地上,尽管有亩产三石、四石的情况和地域出现,可总体亩产却几乎没有突破过100kg的成品粮数量。

大明能在小冰河时期这种亩产下降,各国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亩产粮食反超更为温暖的汉唐,还能实现人口正增长,这实际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功绩。

这一切的功劳,自然不仅仅是化肥,还有在各地大批兴建的水利工程。

农业司甚至拿出了证明亩产提升的奏疏,其中表明土地增产之中,水利工程的作用达到了其中的约三成作用,而化肥达到了五成作用,剩下两成是科学栽种的作用。

尽管大明百姓不懂什么是科学栽种,但当齐王所著,工部所图绘的绘本摆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跟着照做。

如果不照做,那么当年的蠲免就废除,这户人家必须缴纳农业税。

如此的手段,自然不可能是朱由检下令的,而是他那坐在监国之位上大侄子所下的命令。

这样的办法虽然苛刻残暴,但却十分见效。

从天启十九年开始,大明农民就已经习惯了按照手册种田。

之后的成果令所有人都很满意,每亩增产三十多公斤,几乎就能养活一个成年男子十天半个月。

仅仅是一亩田的话那还没什么,但实际上这样的增产是几乎大明的所有田地,不论南北都增长了三到四成的产量。

这些增产的粮食,养活四五千万人完全没有问题。

在如今的这种时代,耕地和粮食亩产,粮食总数就基本代表了一个地方的人口情况,因为粮食多代表能养活更多的人。

“今年国朝目前大概有多少婴儿出生……”

朱由检喝了一口茶,漫不经心的询问着,而之所以他有把握统计出大概的婴儿数量,主要是因为眼下惠民药局吸收了大量民间稳婆,并且对她们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因此,在市面稳婆较少,且技术不高的情况下,惠民药局那免费稳婆就成为了大部分民间百姓接生首选的人选。

至于稳婆,她们拿着惠民药局那每年六至十两银子的俸禄,足迹从县城到集镇,基本可以记录下大明六成以上人口的新生儿。

另外,由于婴儿不登记造册就无法就读官学,所以民间生下孩子后也会带着孩子去做登记。

因此,大明每年的新生儿统计数据和真实数量,基本差距也就相差两三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