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很容易理解,水浒中三打祝家庄,祝家庄的庄客不也是农民吗,他们还不是和地主阶级一起对付农民起义军的好汉?难道说就因为对方是农民,我也是农民,好,我们不打了,打地主去,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脑子有问题。
赵文卓家是佃户,是被压迫最重的农民,连他都不同情高迎祥,看来虽然受灾严重,但在这个历史上农民大起义初起的时候,还没有到民心思乱的地步,百姓们还相信官府,对生存还没有完全绝望。看来自己穿越的正是时候,要是再晚点,在农民军席卷全国后,遍地流贼,那事情就不好办了。想到此,吴为不禁暗暗高兴。
防贼急如星火,吴为禀明县令,号召全县大户捐钱捐粮,招募青壮守城,这一次众大户倒是十分踊跃,捐献的钱粮比前次赈灾募集的多出十倍,吴为不禁感叹,地主也不傻啊,晓得有的时候财是省不得的!县城的城墙是土夯的,只有3米多高,看看就没有啥安全感,还不如前世那种上面插满玻璃茬子的高院墙有威慑力。武库里的兵器也粗陋得令人发指,不知道是不是嘉靖年间的东西了,本来这时代的炼钢水平就低,铁器容易生锈,还没做啥保养,刀枪弓箭这些都朽烂不堪,几副铠甲也是快锈透了。看着用这些破烂不堪的武器装备起来的土兵和青壮,吴为有点儿悲哀,靠这真能挡得住高迎祥的大军吗?到时候自己可得放机灵点,见势不妙赶紧溜。令他大掉眼镜的是县令和乡绅们对这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却是得意洋洋,李县令在检阅他们的时候不止一次说他们“队列齐整”,称赞他们为“虎贲之士”。吴为不禁猜测,难道这样的武装在这年头还不算最烂的?
很快,他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高迎祥的大军到了,号称两万之众。不过,想象中的攻城战没有发生,因为他进军的路线经过吴为新购的田庄,与那里埋伏的一支队伍一碰就垮了下来。
让众人大吃一惊的是,战胜高迎祥两万大军的竟是吴为招募的那一千青壮。
详细情况很快弄清楚了,之前听到流贼来袭的消息时,吴为招募的青壮们也主动要求参加守城,原因很简单,他们本来已经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因为吴为才活下来的,现在全家的衣食都仰仗吴为,每日的食物供应比一般流民要好得多。眼看手上有了活计,日子有了盼头,这个时候高迎祥打过来,要坏大家衣食,大伙儿就要团结一致跟他干一场!虽然勇气可嘉,但吴为不认为一天军事训练都没经历过的青壮们能打败军队,姑且称农民起义军为军队。他安抚了一下大家,让他们赶紧带着他们的家人躲起来,虽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