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六章 黑洞(3 / 5)

一样,从而被人们观测到,人们便能研究它们的性质,以完善如今的物理学理论。

显而易见,粒子对撞机的总功率越高,就越能将粒子束加速到更高的速度,撞击的就越

“狠”,内部的粒子被

“撞”出来的概率就越高,研究效果就越好。oati粒子对撞机便是一台具备超高功率的大型科研设备。

陆铭听说,它的耗电量甚至能比得上一些小城市。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台粒子对撞机因为对撞能级太高,甚至具备理论上生产微型黑洞的可能性。

黑洞是因为密度太高,导致没有任何物理作用力能阻挡引力的作用,物质无限坍缩才形成。

而,质量等价于能量。单位体积内,质量超过一定幅度,便会自行坍缩成一颗黑洞。

因为能量质量两者等价,由此便可以得知,单位体积内,能量超过一定幅度,同样会自行坍缩成一颗黑洞。

这台粒子对撞机所赋予的粒子的能量,便达到了令其具备理论上,两颗粒子撞击之时,能量超过阈值从而坍缩成黑洞的可能性。

当初,在建造这台粒子对撞机的时候,世界上还曾爆发过反对与抗议浪潮。

因为民众们普遍担心这台粒子对撞机制造的微型黑洞会脱离控制,坠入地球,从而将整颗地球都吞掉。

不过这在现实之中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黑洞的寿命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寿命越短。

一颗仅仅粒子级别质量的黑洞,其寿命短到甚至于无法观测的地步,就算真的生成了,也会在刚刚形成的一瞬间就消失掉,根本不可能来得及吞噬周边的物质。

此刻陆铭所看到的这篇文章,便是对于粒子对撞过程之中一些未知现象的研究与讨论。

文章之中描述,在某一次对撞之中,经观察与计算,确认最终反应粒子具备的能量超出了对撞之前的能量。

这就很奇怪了。毕竟质能守恒,能量,或者说质量不会无缘无故的凭空生成,撞击之前与撞击之后的能量应该是相等的,为什么会多了一点?

这篇文章便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研究和计算。陆铭并不是粒子物理学家,更不是实验物理学家。

对于这种现象,他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但这种现象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进行了一番思考之后,他拨通了吕卿良的电话。

“帮我联系oati粒子对撞实验室,我要拜访一下胡晓铮研究员。”胡晓铮便是主导了此次试验,写出了这篇文章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