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樊勇的叔父,而樊勇又是李利的结义兄弟。一旦他杀了樊稠,樊勇固然奈何不得他,却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李利身上。从而使得他们兄弟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这么做也有损主公李利的声誉,很可能遭人诟病。
这就是李挚临时改变话语的原因。虽然他看似木讷,沉默寡言,但他其实并不笨。只不过他不喜欢勾心斗角的瞎捉摸,往往采用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一劳永逸。他的处世之道不是以和为贵,也不是表里不一、虚伪附势,而是自幼学会的丛林法则。这就是:杀!
以前李挚在韩遂身边是个奴隶,但他感念韩遂把自己带出山林的恩情。不管韩遂如何对他,哪怕是把他当做牲畜豢养,他也逆来顺受,为韩遂效命。这样猪狗不如的日子,他过了整整八年之久。被韩遂强行下令带上锁链和铁镣,差点活活饿死。如今他跟随李利,终于可以像人一样活着。李利对他恩同再造,给他自由,教他忠孝仁义之道和兵法韬略,让他知道人其实还可以这样活着。一年以来,他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但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随之彻底改变。他不计较自身的得失,更不看重功名利禄,江山美人对他而言如浮云,他只在意李利的想法,任何问题都以李利为中心,只要李利一声令下,刀山火海他也不会皱一皱眉头,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正因为如此,李挚在武威军中的地位很特殊,地位很高,军中很多将领对他极为尊崇,哪怕是武威军第一战将桓飞对他也颇为敬畏。因为军中主要将领都知道主公李利对他极为信任,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信任,而李玄、贾诩和李儒等人更是私下里把他看做主公李利的影子,称他“暗影将军”。
没错,暗影将军,因为李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位统领数千铁骑和数百名亲卫的将领。最近半年来,他有意无意地从军中挑选看得上眼的将士,然后把这些单独列为一屯人马,由他亲自训练,至于传授给这些人什么本领,只有李利一人知晓。就连贾诩、李玄二人也只知道有这么一支人马,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帅旗之下,在李挚俯首等待中,李利最后看了一眼后阵的局势,随即转身不再观望后方的乱战,沉吟道:“不用你出手,军师已经安排好了,其他书友正在看:。将近一万将士给樊稠陪葬,二弟应该知足,因为这一切本来就是他造成的。我武威军和西凉军决战,本应堂堂正正的打赢这一仗,根本用不着这些小手段,怎奈二弟生怕樊稠出现意外,执意劝说樊稠投奔我军。而樊稠投奔我军的方法有很多,却偏偏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如今弄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