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契机。是正式推行三省六部制的最佳时机,也是实现李利谋划已久的军政分开的试验田。
而李利筹谋许久的制度仍是以三省六部制为模板。以实现军政分开为目的,将三省改为尚书省和军机处,尚书省主管政务和地方治理,军机处主管军队和征伐。六部之中吏部、兵和户部是重中之重,因时下正处于战争期间,不适宜全部改制,因此六部暂时不变,仍旧隶属于尚书省管辖,待日后再行完善。
受限于目前局势,三国鼎立,形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因此李利谋划的新制度无法一步到位,须在不影响当前局势的情况下,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推进,一步步完成。现下推行的只是新制度的雏形,以军机处为主,六部为辅,没有明确的军政分开。
李玄受封吏部尚书,领相国事,其实就是尚书省的主官,即宰相。而包括李玄、贾诩、郭嘉、周瑜和诸葛亮等八人在内的军机大臣,就是军机处的核心成员;军机处是战时的权力中枢,与李利共同掌管军国大事。这是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乱’世尚武,必须以军事战争为中心,因此军机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军队才是维系晋国兴衰存亡的根本。
长乐大殿上,李儒站在上阶,仍在宣读封赏诏令。
“敕封幽州刺史华歆为礼部尚书,并州刺史崔琰为户部尚书,荀谌为工部尚书;敕封滕霄为征北将军,徐荣为征东将军,张辽为征南将军,‘波’才为征西将军;桓飞为镇东将军,典韦为镇西将军,赵云为镇南将军,马超为镇北将军;黄忠为安南将军,许褚为安北将军,高顺为安东将军,滕羽为安西将军”
冗长的封赏诏书足足宣读了半个时辰,涉及李利麾下所有官秩千石以上的三百余位文臣武将,这些都是在诏书上留下的官员,余下各州郡官吏均有封赏,大多予以升迁提拔,剩下的一部分即便没有升迁,也得到了财帛赏赐。
随着李利登基称帝,麾下所有文武官员随之水涨船高。其中,文官的升迁相对平稳,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明显。相比之下,此次武将得到的封赏真正算得上是跳跃式升迁,尤其是各营主将或久经沙场的悍将,赏赐之丰厚前所未有,官升三级者不在少数,拜将封侯的将领更是多达数百人,且大多数最早跟随李利征战的那批中低层将领。或许这就是他们竭力拥护李利登基的根本原因所在,完美诠释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谛。
值得提的是,此次封赏中涌现了一大批后起之秀,如郭淮、郝昭、孙礼、张翼、王平等三十余名年轻将领。与军中宿将和老将们相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