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683章 拿下左宗棠(3 / 4)

饭,而左宗棠的肚子又时不时的咕咕叫,李振就等得不耐烦了。

侍从解释道:“王爷,因为起火的火折子受潮,正在起火。”

李振眉头一挑,问道:“没有火柴吗。”

“火柴。”侍从眨眨眼,被李振嘴中冒出的名词弄得一头雾水,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小人没听说火柴,这是什么东西。”

左宗棠又说道:“王爷,火柴是什么呢。”

李振见两人都不知道,又问道:“你们真不知道火柴。”

“真不知道。”

两人闻言,连连摇头。

李振以手抚额,说道:“难道我记错了,现在竟然还没有火柴。”

在李振的认知里面,现在应该有火柴。

事实上,在这个截断,中国的确还没有火柴这个名字,也没有洋火柴传来,历史上,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人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火柴。

不过,这并不通用,没有普及。

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开始出现了出售火柴的小贩。

那时候,有商贩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然后用来贩卖,但是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这是已经成型的早期火柴,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因为无法普及,也不怎么方便实用。

最终,中国的点火让是依旧是普通的点火方式占据主流。

欧洲的情况却又不一样。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和最初火柴的雏形之后,1826年,英国人J.沃克发明了最初的火柴,到了1831年,法国人C.索里亚以黄磷代替三硫化锑掺入药头中,制成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使用方便,但发火太灵敏,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有剧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故此,这样的火柴也没有发展起来。

1855年,瑞典人J.E.伦德斯特伦创制出一种新型火柴,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无毒的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只要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立刻就能点火燃烧,因为伦德斯特伦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才使得火柴得意广泛的推广开来。

李振本身就使用过火柴,对火柴极为熟悉。

眼下没有火柴,让他感觉极不方便,左宗棠把李振的话听到了耳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