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章 太子的死,跟陛下有直接关系(1 / 3)

“史料记载的很清楚,两年后,也就是洪武十年,陛下旧地重游,回到老家凤阳皇觉寺,眼见一片瓦砾荆棘,因此下旨择地重建,更寺名为“龙兴寺”,还派人在寺庙门楹写下一副对联。

“也就是这个流传多年的绝句,后世传颂极为广泛。”

李长卿看着朱元璋一脸飘飘然的样子,心里一乐,哪怕贵为皇帝,也难逃青史留名的魔咒。

不过也是,谁不想青史留名呢,尤其朱元璋这种起义出身的,更加在乎名声。

“想不到咱也能说出这种流传千古的绝句,不枉多年埋头苦读了。”

朱元璋感慨的翘起了二郎腿。

他心思已经飞到了凤阳老家,恨不得明天就把皇觉寺拆了重建,然后题上这一副令后世都广为传颂的绝句。

让朝廷这些大儒,让天下百姓也都看看,他朱元璋早就不是当年的大老粗了。

丞相李善长也暗暗赞叹,一句话流传千古,绝不会因为他是皇上,而是真能给人启迪。

这句话确实造诣不浅。

“陛下,此等绝句,教化千古,臣建议立刻重修皇觉寺,这句话也只有刻在龙兴之地,才相得益彰,令世人见识一下陛下出身荆棘,却恩服四海的胸怀。也让世人知晓,陛下学贯古今,才高斗的学识。”

李善长心悦诚服的拱手道。

“丞相过誉了,此事不急。标儿觉得这句话怎么样?”

朱元璋轻轻回头,脸上挂着美滋滋的笑容。

“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却也能听出这句话蕴含深意,没有翻过天的人,便不能有包容天下的肚量。”

朱标赶紧说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当着儿子的面,展示了一把自己的才华,让他也知道,他不比他身边那些大儒名师差。

这么一来,他看李长卿顺眼多了。

“李长卿,咱们接着说太子的事,你但说无妨。”朱元璋道。

“其实要很多年后才会发生,只不过事关国统,能否让太子回避一下?”

生死大忌,李长卿不想残忍的当面告诉朱标。

“标儿,你先去书房。”

朱元璋想了想,也怕听到一些荒唐行径,那样父子之间也尴尬。

朱标听话的走了。

“陛下,其实这几年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大事。”

慎重起见,李长卿还是觉得应该避讳一下。

“咱现在就想听太子的事,只要不是胡说道,咱都不怪你。”

朱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