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融合,佛门气运大增。
李耳一气之下,在祭赛国旁边落下了百里荆棘岭。
于是便有“荆棘蓬攀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碣语。
百里荆棘岭虽然难行。
却也阻止不了佛法东传之路。
九州之中,佛法之风盛行。
如今天地虽然妖魔鬼怪横行,但人间气运初定。
此刻。
大唐长安三百余里外,有一座无当山,山上有一个残破的学宫,叫做稷下九宫。
作为昔日当世大贤齐聚之地,如今门风萧条,只有寥寥数人。
但能在稷下九宫拥有地位的,都是文道通神的圣贤。
“素还真,多日不见,你竟越发的放肆了,你目无尊长,该当何罪!”
“先生所言有失偏颇,既有异议,自当说出来。”
九宫学堂之上。
一个身穿素衣,一头飘逸白发的少年微微点头。
少年丰神俊朗,仪表堂堂,一双慧眼似乎能看清浊世,充斥着智慧的光芒。
旁边的两个学生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其中一个学生则是说道:“先生在孔圣麾下修行一个甲子,你这黄口小儿也敢质疑先生的不是?”
站起身来,素还真似笑非笑的看着先生,将手中的书本合上,素还真问道:“何谓仁?”
先生捋了捋胡须,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仁义就是愿天下各物安乐,兼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素还真却说道:“先生乃是引圣贤之言,学生当无可辩驳,可学生所问为仁,并非仁义。”
先生目光迥然,涛涛神采,正然道:“杀身成仁,仁者兼济天下,志怀高远。”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
听到素还真竟然又跟先生刚上了,不少学生都围了上来。
“这素还真还真是骄狂自大,上一次就气得徐老夫子当堂罢课,这一次又想要做什么!”
“黔夫子可是跟随在孔圣身边一个甲子又随老聃圣行三十年,身兼道、儒之长,今日且看素还真怎么丢丑。”
众多学生都想看素还真的笑话,跟黔夫子论学,还没有人有这个胆子。
素还真开口道:“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仁需要有人主持这才能成仁,若是无人主持的仁也只能埋没在黑暗当中,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