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撤往南阳基地,接受人员和装备补充。作为同区域内参战部队,苏浩极其手下也将前往那里,从难民当中挑选新兵,尽量补足缺额。
官方文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经过几名拥有参谋资格的“工蜂”仔细研究,苏浩很快从文件里找出可以利用的缺口。
第十一独立部队没有人员上限,“尽量补足缺额”,意味着可以大量招收新兵。
当然,苏浩丝毫没有忘记第十一独立部队的存在的意义。
由于思博的提醒,苏浩在庐江之战的最后阶段,把所有非“工蜂”士兵派往前线。整个战斗过程中,新兵伤亡人数高达三百六十一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员战死,剩余伤员全部转送野战医院,伤愈之后,转隶东南第三战区补充兵管理处。
对于伤员,所有新兵部队均按照这一流程执行。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伤兵等同于老兵。
第十一独立部队的非“工蜂”士兵还有四百余人。苏浩把他们编为一个三连制的营,转隶于517师。
对苏浩的做法,刘江源颇为意外。
这些人虽然战斗力不如老兵,但终究是经过训练,体验过实战的在籍士兵。在新兵补充极为困难,质量大幅滑落的情况下,这无异于分量很重的礼物,任何军事主官都不会拒绝。
对于刘江源的质疑,苏浩只是微微一笑。
“第十一独立部队的任务,就是为其它部队提供补充兵员。接下来,我会在南阳基地市招收一批新兵。从整训到实战,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现在铁路运力紧张,我们不属于东南第三战区正规作战序列,从新成都那边发送装备不知道还要等上多久。如果你真觉得对此过意不去,想要给予补偿的话,就给我一批装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