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早在黑色纪元之前制订的新编制,一个集团军应该拥有二十万左右的战斗部队。可实际上,半数以上的集团军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以“450”集团军为例,那其实就是一个除了番号,几名普通办事人员以外,什么也没有的空壳子。它没有作战指挥部,没有后勤和行政部门,没有下辖的战斗师团,甚至没有司令官和参谋。
类似的“空壳”集团军,在军部编制表格上多达近四百个。如果把这些罗列在纸面上,以电脑档案方式存在的“非实际”部队全部建立起来,那么军部下辖的作战兵员会超过上亿,甚至更多。
这些“纸面部队”的存在意义,只是为了便于计算,使参谋联席会议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在短时间里很快拿出组建部队所需的各类数据。但无论制订计划的参谋,还是做出最后决定的将军们都很清楚,在病毒爆发以后,把这些表格上的数字变成拥有战斗力的部队,已经不仅仅是针对变异生物的进攻或防御举措。更多的时候,而是意味着某个战区司令的实际掌控权,某个派系拥有力量的多寡。
无论东部还是北部防线,基本战斗力量都显得不足。然而,袁志成和赵志凯却对这种情况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只是下令增加二、三线补充兵训练营的人员数量,以大量新兵填补前线伤亡缺口,而不是加设新的作战师团,对阵地和区域本身进行强化。
他们都很清楚,每一个新设的师,都会引起一轮新的争议。
因为所有人都想从中捞取好处,都想染指新设的部队,都想在其中安插各自的人手。尤其是师长和参谋长这些至少是准将阶级以上的位置,随时都有无数双贪婪的眼睛死盯不放。那些做梦都在争权夺利的家伙根本不管自己有多少能力,只是不顾一切把位置捞到手。身为师长却丝毫不懂作战,甚至连战术地图都看不懂的家伙大有人在。
这绝对不是笑话,也并非危言耸听。在军部下辖数以百计的作战师团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预备”字样的二线部队。这些师团的指挥官都是准将,却从不承担作战任务。这些人以军队驻地为势力范围,经营起一个个相对读力的小圈子。他们没有基地,武器和后勤供应都必须依靠附近的基地市。即便如此,这些师团还是建立起一个个带有城墙的小规模城镇,连同聚集在周边的平民,成为新的居住点。
如果袁志成要求新设十个这样的后备师,根本用不着把报告上交军部常委会进行讨论。以北方战区的实力,只要拿出一批物资就能轻松组建。然而,后背师团之所以战斗力贫弱,除了人员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