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关和盛玉关,东边伺机夺取那些利于防守的战略要地,不断挤压突厥人的生存空间,一步步蚕食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直到决战来临的那一天。
这个思路,得到了所有镇疆军将领的支持。大家都和突厥人交过手,知道若非万不得已,实在不应该冒险死磕,白白送给敌军翻身的机会。
徐友长提出,可以把大都护的战略构想写成公函,用镇疆军全体将士的名义,分别呈送帝君李炳、荆襄军主帅马洪杰和益州朝廷,请他们通力配合。
谢坦之当即表示赞成,在征得了李江遥的同意后,他亲自执笔,撰写好三封公函,派情报司密送出关。
然而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送往朝廷和荆襄大军的函件,仿佛泥牛入海一般,也不说赞同,也不说反对,总之就是没有半点回音儿。
帝君那边倒是在半个月后来了消息。
逆鳞司送到紫金关的,是一道用黄绸子做成的圣旨。
这道两百多字的旨意里,帝君李炳对战略构想居然一句都没提,之乎者也的表扬李江遥一番,最后下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命令:
镇疆军主力尽快出关,沿凉州、雍州、肃州、陕州向东攻击前进,与马洪杰部会师帝都!
李江遥看完圣旨,冲着专门为此跑一趟的周兴苦笑道:“沈大哥对这道旨意有何看法?”
周兴耸耸肩:“长史大人就讲了两个字,扯淡。”
李江遥无声的点点头,沈烈说得没错,确实挺扯淡的。
照帝君李炳这个想法,大军不用走到肃州,雍州还没过就得跟突厥铁骑撞上。在无遮无拦的雍凉走廊,跟突厥人打平原野战,阿史那支斤非得乐疯了不可。
同样道理,尽管武关在手,但是往帝都方向去,一路都是关中平原,战马跑起来直撒欢儿,最适合高机动性的骑兵纵横驰骋。
而荆襄大军全部来自南方,步兵多、骑兵少,若是没头没脑的往前闯,能被突厥铁骑直接虐到怀疑人生。
还会师帝都?会师个锤子!
李江遥把圣旨往桌上一扔,问周兴:“不用我三叩九拜、谢主隆恩了吧?”
周兴笑笑:“我又不是传旨的太监,您问我也白问啊。”
李江遥示意他坐下,然后给他倒了杯茶:“东边有什么新消息吗?说来听听。”
“还真有新变化。”周兴吸溜了一口热茶,说道:“自从荆襄军宣布服从帝君之后,益州朝廷也发生了态度转变。原先一些质疑帝君的官员,或者偃旗息鼓,或者遭到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