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贬值,但看到胖子掏出来的那一大串铜钱,可以说是堪称离谱。
“这位兄弟,你怎么买这么多呢?”面对这个如此火急火燎买米的胖子,有人当即好奇地询问道。
“隔壁街的米店没有米卖了,而街东头那间已经涨到七十五文钱!”胖子在接到米袋后,显得心情大好地透露道。
“我要二十斤!”
“我要三十斤!”
“我们都要三十斤!”
……
话音刚落,一帮原本还在观望的顾客当即扑向杵着数钱的小二,却是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钞票疯狂地道。
人性便是如此,刚刚还想着联合要求降回原来的价,而今却是挤破脑袋争着买米。
“我……我也要二十斤!”
李和看到前面疯狂购买的人群,亦是不得不接受米价突然从六十文钱涨到七十文钱的事实,只好加入了抢购潮。
跟其他人不同,而今他家的米缸已经见底,哪怕这个价格再翻上一倍,那他亦是只能被迫买入高价米。
至于因为换票而损失的每斤五文钱,却是只能接受这个悲催的事实了。谁让他刚刚贪婪,明明有着米票可以换米,结果选择了这种不靠谱的银钱。
此时此刻,这场抢购潮仿佛是一场瘟疫般,在京城各间米店门前上演。
“米价怎么涨这么高?”
“鬼知道呢,快去买米!”
“走,再不买就买不到了!”
……
虽然很多百姓不明白为何突然米价暴涨,但现在已经不是思索这些东西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囤积大量的粮食。
其实这一场恐慌很大程度并不是真的缺粮,而是由于京城出现恐慌情绪,这跟后世的很多抢购潮是同一情况。
当然,以襄阳侯李瑾为首的权贵阶层依仗自身资本优势进行囤粮,确实让京城米粮的供应量大幅下降,这种恐慌情绪很容易导致米价飞涨。
“咱们店里的米已经告罄,需要的明天早上再来!”
好不容易轮到李和准备购米,结果发现小二突然亮出来了一个新的牌子,竟然是要停止继续卖米。
“没有了?这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明天再来呗!”
“明天可不是这个价了,兴许还是买不到!”
……
百姓在看到米已经告罄,亦或者是刘掌柜不准备继续“低价”出售,却是只能默默地咽下这个苦果。
“怎么会这样?”
李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