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们写的文章,什么跟什么,不知所谓。”曲老师在讲台上冲着同学们大发雷霆。
曲老师转头望向门口的时候,看见在门口的叶明。
“大明,你小子,快进来。”曲老师看见叶明在门口,激动地拉着叶明进了教室。
老师见到叶明很高兴,当初曲老师劝过叶明不要回去,安心的做老师,平时安心的做点文章,做做文学,平时写点文章,慢慢考职称。最后慢慢的人生也就过去了。
“这是你们的学长,叫叶明,相信你们也听过他的故事。”曲老师很高兴,一扫刚才的气愤之情。
底下有消息灵通的学生,都知道叶明当年的事。
“哎,怎么回事?你知道他?”底下的一名学生问道旁边学生。
“我跟你说,叶师兄可是咱们的亲师兄,他当年写过一篇文章,讥讽了当下社会教育的不公,人的浮躁,这都没什么。最最传奇的是,据说这篇文章被当时的总书记亲自点评,并好好给教育部的领导们上了一课。”这名同学一脸骄傲的说道。
其实,同学们都夸大了事实,叶明的文章确实写的很好,辞藻华丽,针砭时弊的点评了当下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得到某位领导的评价。最后不知怎么就流传成另一个样了。中国的流言,从最初的版本,流传到等你在听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地步。
“让叶明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经验,心路历程。”曲老师说道。
叶明自认为有能力给眼前的学霸们讲授一下经验,“同学们,你们当中有人去过大山里的学校吗?”叶明环顾四周问道。
没有一个学生回答。“看来你们都没有去过,从古至今,教育的资源都没有平衡过。古代能念书的都是家里颇有资本的人家,最次的都是地主阶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贫困的山村学校进行投资,还有希望工程等公益组织进行援助。但是,这还不够,他们想要读书,却没有机会,因为他们做了人生中最错的选择,投错胎了。”叶明说的有些好笑,但同学们都没有笑出来,仿佛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
“也许有人要说,谁让他们投错胎了?”叶明又说道。
“可是要知道,你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这无形中就浪费了资源,用农村最土的话就叫占着茅坑不拉屎。”
“做人要有一个精神的目标,钱不是你们这种精英们所追求的目标,钱够花就可以,相信你们毕业后都能凭着京华大学的毕业证敲开一个好的公司的大门。人离开精神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你们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