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虽然有进度,但进度并不大。范守善从未想过今天有可能看到一篇这样的突破性论文,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对面,老人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相关的论文在这边,等商议处理好后,会放给你们的。”闻言,范守善院士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喜色。论文真的已经完成了!不过这篇论文,到底是谁做的?是那位吗?也没听说他最近有在物理上继续研究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那个人曾公开说过自己正在研究强弱电三力统一。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时间来研究凝聚态物理吧?但除了那个人,老实说他想不到国内还有哪位顶尖的物理学家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完成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研究难题。尽管这只是强关联电子大统一框架理论的延续,但难度可不低。思索犹豫了一下,范守善院士还是没忍住开口问道:“我能问一下这篇论文,是谁写的吗?”作为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他很清楚的了解各种保密协议和规定,原本不应该问这种问题。但他实在忍不住。只因为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研究对凝聚态物理,以及量子领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手中的信件虽然并没有详细的叙述论文,但从一些关键点上却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碳基材料或许有可能成为量子计算机的核心,这怎能让他这个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不在意?听到这个问题,老人笑了笑,道:“论文是徐院士那边做出来的,只是还没有经过验证,不过我想以他的性格不会将没有把握的东西放出来的。”老人倒没在意这些东西,保密虽然重要,但也是针对性而言的。对于今天能在这里的这几人而言,论文是谁写迟早都会知道。顿了顿,他接着道:“今天麻烦你们跑一趟,主要是想问问大家的看法。”“徐院士在信件中提到的一些技术,比如碳基芯片和量子计算机这些,是否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需要的时间和投入,又有的多少?”芯片的技术一旦突破,不只是对于华国,对于整个世界都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华国的电子工业起步较晚,在硅基芯片的制程工艺上,只能不断地追赶那些西方国家的脚步,并且不断地为落后的技术买单,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能够在一个更具潜力与未来的方向,重新定义电子工业最根本、最核心技术,如果他们能够在碳基芯片或者量子计算机上先一步建立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