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要追溯到清朝中叶的时候了。
更难得的是,陈区长知道山要垮,还敢留在小贾村住宿,并且及时报警,挽救了大多数人的性命——若不是前夜,村里教给大家贴地伏听的招数,等到听到响动再跑,那真的就来不及了,看这眼前垮山的架势,小贾村死一两百号人很正常。
这阵骚乱平了下去,接下来大家就要面对现实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夜晚太冷了,也就是摄氏十度左右的模样,尤其还下着雨,而小贾村逃出的人当中,大部分人没有带雨具,倒是有人把牛牵出来了。
牵牛出来的,可以蹲在牛肚子下面取暖,更多的人是把区里拿来的塑料布裁剪开,四个人一人撑一个角,中间还能蹲俩小娃娃。
这个时候,有一碗姜汤就很管用了,祛寒发汗,不过天上下着雨,不好生灶,锅倒不是问题,有人就是顶着大锅跑出来的。
于是,区里带来的液化气炉就起了大作用,遗憾的是,水不是很多,李红星那货又把生姜全掉到地上了,还得洗,陈区长就维持秩序,“妇女儿童先喝,老爷们儿往后靠一靠……不过谁要垒灶的,可以先来一碗。”
灶不好生,但还是必须垒,液化气灶能架的锅实在太小了,烧一大锅水,也不够三十个人喝的,而小贾村的村民有七百多。
正经是村里扛锅出来的主儿,那锅个顶个都是直径一米多的,平常家里煎炒烹炸都是这么一口锅,来上三五十号亲戚串门,照样要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来。
所以这个灶,是必须要砌的,亏得是有前一天晚上那个会,大家也不慌乱,有人去路边捡砖头,有人找了树枝和泥,还有人拿着小刀割女人的头发。
村里砌灶都是这样,不说水泥啥的,那玩意儿不管用,直接就是砖和泥砌起来的,炉膛里面用泥糊一下膛壁,这时候要加上盐和头发,不用的话,膛壁容易裂,火就跑出来了。
不过砌灶的也都是大老爷们儿,很少有人跟女人娃娃抢姜汤喝的,倒是有小伙子脱了外套,只穿一件秋衣就在那里忙乎,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这些活儿也是见不得水的,于是又有人打着雨伞拉着塑料布,为他们遮挡雨水,陈区长也拿一把伞,罩在一个光膀子干活的小伙子身上,小伙子真的干劲儿十足——其实他从村里跑出来的时候,就是光着膀子。
这个效率……还是慢了点儿,陈太忠看着他们慢吞吞地砌灶台,有点儿不耐烦,正琢磨着去哪儿捡点干柴,石俊杰走过来,悄悄地拉他一把。
“啥事儿?”陈区长撑着雨伞,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