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忠问一句。
“我们地方大啊,可以放奶牛出去吃草,”李弢回答。
临云确实地方大,一个乡有两百多平方公里,虽然草木不是很繁茂,但是面积在那里摆着呢,而且李乡长还有手段,“我跟闪金商量好了,合作搞一个苎麻青贮饲料,冬天也不怕没草。”
“这个好,”陈太忠点点头,苎麻可做饲料,他是早就知道的,据说还有安胎效果,但是闪金在这一块,一直做得不是很好——他们过于看重苎麻纺织这一块了。
临云乡能把苎麻青贮抓起来,真的很令他感到意外,他不得不感叹——人,果然是逼出来的,不到那个地步,你不会火力全开。
所以这次开标,不出意料地,是临云乡中标了,有意思的是,前来投标的不是乡长李弢,而是乡党委书记匡未明。
匡书记表示,这是乡党委和政府共同的决策。
这件事敲定,紧接着陈太忠要考虑的是,返乡创业学生的转正指标。
做为返乡创业的标志性人物,严酉生表示,对进入体制兴趣不大,小严同学在短短的三年内,已经从一文不名,跨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产品甚至销售到了日本和韩国。
他女朋友的家人也不说考验什么的了,直接跑到北崇来,帮他经营这一块。
此刻的严老板志得意满,就觉得进入体制也没啥意思,还得看领导的脸色,何若做个富家翁逍遥自在?
跟他表现截然相反的,是双寨乡的桑格,凭良心说,桑同学在返乡创业的学生里,业绩也相当惊人,也肯脚踏实地,当初借钱五十万搞大棚,现在每年的收益,也有二十来万。
当然他跟严酉生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投入大一点,收益差一点,帮扶的群众数量也少——虽然群众们的受益程度,比严酉生强。
可桑格是铁下心思要进体制,他甚至不惜以分期收款的方式,卖掉自己经营的大棚。
陈太忠听说之后,也是禁不住感慨,要不说人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严酉生现在看着风光,将来却是未必比得上桑格。
可小严若是也进入体制,一段时间内,业绩就要死死地压住桑格,而现在,桑同学头上那块巨大的阴影不见了,前途只会更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吧,陈书记既为自己追回来的严酉生可惜,可是心里又觉得,顶尖的人才,能在官场之外充分发挥,比在森严的体制内,似乎更有意义。
除了桑格之外,还有两名同期返乡创业的学生,也进入了体制,其中还有一个是敬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