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两银子立即起程去京师活动,有钱象坤这个内阁宰铺在,再加上这些银子,钱象生对于扳倒杨廷鉴信心满满。
但钱象生是什么人,本来就和海盗就有勾结的人,还他做了两手打算,又派了自己的亲信管家,带着十万两银子去见刘香,让他想办法给杨廷鉴制造一些大麻烦。比如攻下扬州府一两座县城。
而杨廷鉴对这几方的算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察觉,比如京师的留言已经传起来了,传得最绘声绘色的就是杨廷鉴私吞了两千多万银子的事情。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杨廷鉴一定是这样干的,只是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而已。包括崇祯在内,杨家可没有富裕到可以养数万军队的地步,这些银子是那里来的,一定是杨廷鉴抢的,但杨廷鉴会承认吗?谁承认谁就是傻蛋。
杨廷鉴是如何应对这些流言蜚语的,直接让情报司的人散布更加危言耸听的流言。比如杨廷鉴已经在扬州自立为王了、杨廷鉴已经带着虎贲军杀向京城了,杨廷鉴已经造反了等等。
这些流言蜚语一出,更加劲爆,杨廷鉴私吞银钱的事情反而不被人关心了,崇祯也是急得没有办法,一面让厂卫出动,抓捕散布流言的人,但可这没有什么效果。
皇太极这一招流言蜚语,被杨廷鉴轻松破掉了,但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崇祯虽然信任杨廷鉴,但他已经在心底对杨廷鉴多了一层防备,不到万不得已,崇祯是不会在诏杨廷鉴进京任职了。名来大明走到现在,就是朝廷极度虚弱的时候,皇权已经被极大地消弱,而崇祯除了杨廷鉴的虎贲军,还真没有可战之兵。崇祯忌惮和宠幸杨廷鉴的矛盾心情,就交织在一起了。
流言蜚语还未平息,针对杨廷鉴的弹劾奏章,就如雪片一样飞入紫禁城,这次弹劾杨廷鉴的,可不在光是言官,而是大明很多官员,各省各府都有。
很多官员完全忘记了杨廷鉴的功劳,把杨廷鉴说成一个活脱脱的藩镇,一个活生生的曹贼,杨廷鉴对这些戳之以鼻,虎贲军在手,天下我有,杨廷鉴已经不怕这些纸上谈兵的所谓弹劾了。
杨廷鉴当也收到了消息,随即随手写了篇霸气十足的小诗《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此诗词一出,天下大哗,先不说这首诗词的霸气之处,却说与现在的流言蜚语和弹劾,那可是太贴切不过了,杨廷鉴直接把这些弹劾的官员当成了虫儿,他就是吃虫儿的青蛙,春天来了,他这只青蛙不开口,你这些虫儿也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