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六十八章 孙仲谋!(2 / 3)

曹魏 雨落未敢愁 2667 字 2023-03-30

诸葛亮颔首点头,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刘琦脸上闪现出些许挣扎之色,但很快就坚定了下来。

“即是如此,那我出兵,又有何不可!”

丢襄阳,丢江夏,对于刘琦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和刘备走得太近了,就算是他要投降曹操,部下也没有多少人跟随,更何况,刘备绝不会让他投降。

既是不能投降,那刘琦便和刘备绑在同一条战船上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然如此!

那听诸葛亮的话,又有何不可?

.................................

.................................

此刻江东,京口!

京口,六朝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原属扬州丹阳郡丹徒县。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一般定下后,无特殊情况不会轻易变更。

三国时的蜀魏自建都成都与洛阳以来,从未换过别的地方,唯有东吴的都城却象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从孙策起兵割据江东时起,初立吴郡(今苏州),赤壁之战时迁京口(江苏镇江),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言,以秣陵有王气而建都,改名建业。

定都还未满十年,公元219年,孙权再次下令迁都,徙至湖北公安,可仅过了短短两年,在公元221年,又搬到湖北鄂城,并改名武昌。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还都建业。这次定都是时间最长的,直到公元265年孙皓在位时命迁回武昌,可以累次三翻的迁都,劳师动众,军民如何忍受得了,为渲泄他们内心的不满,作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孙皓迫于下面的反对呼声太高,不得已于次年重新迁回建业,直至公元280年晋灭吴,再未有迁都动作。

说起来,东吴的政治体制和蜀汉一般,都不属于国家的称谓。

蜀汉基本就是为战而生的国家,国内经济基本没有发展,制度和欧洲的雇佣军差不多,目标就是“匡扶汉室”,不事生产。

诸葛亮为什么在蜀汉弱势的时候还多次向曹魏进军,北伐?

是因为刘备口中的那四个字,还是诸葛亮口中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都不是,是因为蜀汉耗不起,他国家的政体本来就不是合理的,不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