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32章 最没争议的杰青(3 / 7)

和传感能源控制等问题,始终无法形成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提升,外骨骼装甲重新火热起来。

不少机构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国内虽然也进行了研究,可主要以无动力纯机械结构为主。

只能节省战士的力量用于后勤领域,在战斗领域方面依旧是个空缺。

他虽说之前没有从事过相关研究,可脑海中却有份自动化模块机器人图纸,完全能将之当做是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反正都是帮助战士在战场环境下拥有更高的安全率存活率,体型稍微大点也没什么。

何况外骨骼重要的机械结构重心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方面的计算。

加上他先前跟随田旭生学习的嵌入式技术,从某方面来说也算专业对口。

另外要发挥出自动化模块机器人的效果,人工智能也不可或缺。

孙正洪知道徐昀刚攻克了全固态电池,以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确实有机会解决外骨骼动力问题。

最关键的他也年轻过,知道装甲对徐昀这种年纪的男生有种莫名吸引力。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又端起面前茶杯喝了口,脸上重新堆出笑容。

“你小子还真是喜欢挑战难度啊,不过我还倒真被你吊起了胃口。”

“看你这胸有成竹的感觉,恐怕早就有想法了吧。”

“我只能说研究周期肯定用不了四年。”徐昀并未反驳孙正洪也没有把话说满。

按照自然科学基金的要求,拿到国家经费的项目周期为四年。

他已经吃透了脑海中的那份图纸,又解决了涂层材料和作为动力的全固态电池,别说花费四年才能制造出最终验收成品,只怕最多半年时间便能成型。

“听你这么说我可是更期待了,到时候进行测试的时候可要记得通知我。”

“当然没问题。”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麻烦孙院士呢。”徐昀嘴角噙着淡淡笑容很肯定的说。

话讲到这里下秒孙正洪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再次抛出问题询问。

“对了。”

“你的项目成员有人选没,用不用我给你推荐?”

哪怕是院士也有私心,徐昀的杰青项目先不说会有怎样的巨大成果,单是参与其中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都不是其他教授的项目能相比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自然是想推荐几位自己钟意看好的学生。

不求能成长到和徐昀这样优秀的程度,只要有所提升便是值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