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章 谋略(4 / 5)

扬名 肉末大茄子 4203 字 2023-05-02

后,他便开始了“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规划,便是扬名。

汉代以察举制选人,便意味着你首先得有名气,要不然人家高级官员知都不知道你,又凭什么选你?

要知道即便名额最多的举孝廉,一郡一年也才几个人,还是全年龄段选人,这可比当高考的省状元都难。

扬名的办法,前辈们已经早给出来了,包括但不限于:经学、行孝、杀人、抗宦。

先说经学,察举制那么多年,世家大族之间的利益交换多如牛毛,如果他现在是杨彪的儿子,那其实躺着等被举孝廉就行。

可惜他不是,所以这经学之路就很难走通。

行孝则是主流,但两汉早有二十四孝之载,要博出位,主流的法子其实是最难的。

然后是杀人,没错,杀人也能扬名。

典韦、夏侯惇,这都是靠杀人扬名的主,为了老师杀人,为了朋友杀人,这都是被世人传颂的。

所以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东汉的价值观便是这样,不能用他前世的目光去看待。

不过杨明出身弘农杨氏,经学大家,那种方法也没法走。

所以抗宦是他唯一的选择,因为杨氏和宦官天然就站在对立面,且不像袁氏那样有缓冲区。

于是,他便制定了如今的计划,或者可以说是结合了杀人和抗宦的计划:杀宦!

历经两次党锢之祸,宦官早已权势滔天,为首便是曹节、王甫二人。

曹节为人内敛阴毒,常居幕后,不易对付。

王甫则高居台前,其人最为残暴,也最为嚣张跋扈。

当年二次党锢之祸,宦官诛杀大将军窦武,便是王甫割下窦武头颅悬于雒阳都亭,为士人所愤。

接着便是熹平元年,王甫因五千万钱构陷渤海王刘悝,致使渤海王族百余人身死,引得皇族愤怒。

再就是如今,他竟使门生王翘往长安辜榷七千万钱,致使民怨沸腾。

这一桩桩一件件,罄竹难书。

所以杀王甫,既为扬名,也是人心所向。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和蹇硕说时那样,单纯等袁遗找上自己。

与人说话留三分,更别说是和宦官交流。

实际上他早就看中了袁遗,袁遗为长安令也是杨氏影响的结果。

他没有张良计是真,但涉及生死之事怎么可能不小心谋划?

并且杨赐他们也知道计划的一部分,只不过他们原先商定的,是要拿这些证据去面见刘宏,让天子决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