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人联盟的半官方活动。
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好莱坞缺少拍摄资金的现状,帮助投资者与制片方牵线搭桥。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大成本动作片的兴起,演员片酬不断上涨的同时,制片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时间回拨到七十年代,那时候最顶尖的男演员,片酬也不过在五百万美元左右打转。
可1978年,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凭借影片《永不低头》拿到1200万美元的片酬后,演员片酬的涨幅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始把顶级男演员的片酬稳定在了一千万以上。
早年,一部电影2000万制片成本就算是大制作。
可现在呢,随随便便一部动作片都需要三千万以上。
虽然已经有一些华尔街的势力介入,比如投资加农炮影业背后的资本。
可加农炮影业快速崛起又骤然衰落的现状,以及好莱坞对圈外投资者的“收割”,让华尔街资本也不敢太过冒进。
当然,在制片成本飙升的同时,电影市场其实也在上涨,头部作品的票房越来越高只是一方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录像带市场的火热。
尤其是《壮志凌云》今年在家庭录像带市场所创造的惊人收益,深深地刺激着一众制片商,让他们继续启动更多的项目。
一边是成本上涨,一边是更多的项目。
在这种现状之下,好莱坞不可避免的迎来了“钱荒”。
当然,好莱坞什么时候都缺钱。
只是在这种历史转型阶段,缺的钱更多罢了。
而这个时期,也是各大制片厂洗牌的时期。
能抗住的就继续生存。
抗不过去的,看看那些要么破产,要么被收购的大制片厂就知道了。
车辆驶往招待会的途中,弗雷德·韦伯向羽生秀树科普了这些知识。
羽生秀树心想这才哪到哪,一千多万的片酬就扛不住了?
等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朱大嘴的崛起,好莱坞女星片酬都要跟着迈入千万时代。
至于最顶级的男明星,了解一下两千万俱乐部就知道了。
到那时,三四千万只能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