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眼看到这些烧窑的手艺师傅的真实情况,并叮嘱了几句之后,和珅紧接着,就不再耽搁,马上准备打道回府了。
在离开之前,和珅又和老管家和忠吩咐道。
“派些信得过的护院来这里,给我看住了,这个能为咱们赚大钱的玻璃配方,可不能透露了。”
听到和珅这话,老管家和忠的脸色,亦变得十分严肃,点头应道:“小主人你放心,我会派一些可靠的人,把这里死死的盯住。”
“…………”
和珅闻言,微微一笑,信仰的说道:“忠叔你办事,我放心。”
………
半个月后!
在巧工阁成立后第十五天,和珅所说的玻璃,就已经是在几位烧窑师傅的努力之下,造出来了。
只不过,和珅这边,却没有急着实施的“赚钱大计”,反而让几位烧窑师傅继续努力,加油争取尽善尽美。
毕竟玻璃这东西,陷于古代的条件落后,不可能像后世一样烧制出完全透明的玻璃。
“…………”
按照和珅他的设想,正好可以按照玻璃的透明程度,还有杂质多少,制造出几种价格不同,类型不同的玻璃制品。
这几位烧窑师傅,在领到奖励之后,那叫一个干劲头十足。
又过了一个月,几种品质不同的玻璃,都陆续的制造出来了。
“…………”
如今,几种品质不同的玻璃薄板样品,已然是摆放在了和珅的面前。
而主管此事的老管家和忠,则是站在一旁,仔细为和珅讲解这几种玻璃薄板样品。
“小主人,你看这个略微发黄,杂质较多的玻璃薄板。”
老管家和忠指着最左边的那块玻璃薄板,仔细的说道。
“这块玻璃薄板,是按照小主人你的配方,最先制造出来的,虽说品质最差,但是造价也是最便宜的。”
…………
和珅闻言,把这块杂质较多的玻璃拿起来,放在烛光下细细打量。
经过观察和珅发现,其与后世通用的五元玻璃杯颇有几分相似,方方正正,整体呈浅黄色。
摸了摸这个玻璃薄板样品的质感,和珅眉头一皱,随即开口询问道:“这块玻璃,造价多少?”
老管家和忠闻言,马上回答道:“回小主人,不过二十个铜板,便宜的很。”
“若是大规模制造,这成本还能进一步下去,我算了算,还可以再便宜五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