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然后用一张纸将他们的名字写了下来,让他们带回自己的家乡。
过了不久,又有更多的孩童被送入孙云浩,而孙云浩对这些孩童也是来者不拒。最多的时候,他的学生有将近一百人。于是,他又将竹屋扩大了一圈,又根据识字水平,将这群孩子分为三个班,分别教他们读书。一天的时间,足够他忙得焦头烂额。
孙云浩除了教导那些孩童认字之外,还时不时的给他们讲一讲人生在世的道理,什么孝敬父母,什么尊师重教,什么尊敬他人,什么善待自己,都是言简意赅,言简意赅。以孙云浩修炼这么多年来的心胸,当然不会像现在这般,口若悬河的给孙云浩灌输什么“仁义”、“君臣”之类的东西。这就是孙云浩的学堂,和其它儒家学堂不一样的地方。
偶尔,也会有几个聪明的学生,对这位“简先生”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连孙云浩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除了海洋,还有陆地,陆地上还有什么?”
“苍穹之上,何物?”
“我的脚下,是大地,大海,大地的最深处,是什么?”
“为什么太阳、月亮、星辰,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而不是被人操控?难道是天地法则?”
“还有没有天理了?何为天道?天道,会不会就是众生的生老病死?天道是人,是仙,又或者只是一片虚无?”
“老天是公平的吗?为什么会有家畜妖兽,以及凡人和仙师的区别?如果天道不公平,那么,他会为谁而战?”
如此高深的问题,根本就不可能从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口中问出,即便是孙云浩这样的百年大修士,也无法回答,有的时候,他会陷入沉思之中,“茶饭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