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材也万万不能做到。
惊讶和佩服之余,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认可,认为此四点建议皆属切实可行之议。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些人也确实拿不出什么较系统的意见来,冯华的想法就此很顺利的在这次会议上予以通过。
刘坤一对冯华提出的四点建议尤为欣赏。他一方面把冯华的建议写成奏折电告皇上,另一方面按照冯华的意见命令辽东清军各部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辽东日军的军事压力。
光绪皇帝接到刘坤一的电报后,丝毫也未作耽搁,立刻传召恭亲王奕訢和翁同龢二人速到瀛台涵元殿觐见。
恭亲王接到圣旨,换好官服匆匆乘马车赶到西华门外南长街西侧的西苑,下车后恰巧翁同龢的马车也刚刚赶到。二人见过礼后,一同踏上了连接中海与南海之间的那座石桥,一路快行把两位老人走得气喘吁吁。
涵元殿是一座两层的殿堂,在瀛台的西南面。涵元殿楼下除正厅之外,还有东西暖阁,是皇上读书和儒臣讲经的地方,遇有机密之事,皇上也会在这里召见臣下。
在西暖阁,奕訢和翁同龢把皇上递过来的刘坤一奏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待二人看过后,光绪方问道:“恭王爷和师傅怎样看?”
奕訢说道:“皇上,以老臣所见,冯华这个年轻人的头脑相当清楚,这四条都是可行之计,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不错的效果。岘庄手底下有如此人才,在辽东对日作战中,我国应当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恭亲王在,翁同龢当然不便抢奕訢的话头,也跟着附和说:“恭王爷所言极是,这几件计议确实都很妥当,应该尽快予以办理。”
当下,君臣三人详细商讨和拟定了皇上发表谈话的内容。
3月25日下午,大清帝国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和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的陪同下,约见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伦敦每日新闻报》、《中央新闻》等欧美国家驻北京的记者,发表了《强烈谴责日本暴徒刺杀清国头等全权议和大臣,呼吁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声明;同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訢会见了英国公使欧格讷、俄国公使喀西尼、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德国公使绅珂等各国驻北京使节,要求各国发挥影响约束日本的行为,并再次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国将动员全国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当天晚些时候,光绪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义,给李鸿章发去电报慰问伤势,指示其立即回国治疗休养;按照刘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军机大臣徐用仪、孙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