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杲打发了回来。看惯了根据地办事作风的李九杲对此甚为不满,倒是冯华好像对这样拖拖拉拉的官僚作风反而有些见怪不怪。
养心殿西暖阁一如往日,气氛紧张沉闷,军机议事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却依然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来。今天已是五月一日,俄、德、法三国政府仍迟迟未对大清的征询意见予以回复。
眼看着倭人逼迫的换约日期一天近似一天,已经到了再也不能耽搁的地步,光绪不由得心急如焚。看着大殿上肃然站立的众位军机大臣,他开口问道:“前两日,南北洋大臣刘坤一、王文韶已经就和战问题给予了答复。他二人俱都对签约一事表示反对,并认为如果能集中举国之兵力,上下一心坚持持久作战,当可与倭奴一战。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亦多次上奏柬阻签约,主张‘借强胁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如今举国上下、朝廷内外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毁约再战。臣以为,我大清尚有一战之力,民心亦可一用,应当采用刘坤一提出来的‘持久战’作战方略。”翁同龢上前一步奏道。
“皇上,如今敌强我弱,虎狼环伺,我大清只有忍辱求和、卧薪尝胆,方能重振国势。难道我们非得来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翁同龢的话音刚落,徐用仪也立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天来,光绪为了“签约还是再战”的问题伤透了脑筋。割地赔款苟且偷生,他是一万个不甘心。现在,全国各地抗议签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他经过反复思量也觉得可以利用民心,自己率兵,与倭寇来一次殊死决战。可是作为皇上,他又不得不把各方面的情况和形势都充分考虑清楚,理智的处理问题。刘坤一和王文韶虽然一力主战,提出的办法也似乎十分可行,可是又都列出了一些必须予以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看起来好似轻松简单,可实际上却难以一一做到,再战到底能否行得通?想到这儿,光绪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恭亲王奕訢,希望自己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六叔,能不偏不倚的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意见来。
看到皇上垂询的目光,须发皆白、已不复当年之勇的恭亲王奕訢暗暗叹了一口气。虽然皇上的心思他十分清楚,而且自己也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感到深深的屈辱,可是为了保住大清的万里江山,他又能怎样呢?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恭亲王奕訢奏道:“皇上,如臣前次军机会议所奏,签约问题事关重大,必须慎之又慎。现如今,欲与日本修改条约,看来已是不可能,虽经李中堂多次要求,日方都坚持不允;而废约再战,两江总督刘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