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自己以一介布衣之身,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自己忧愤之极,积极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再次上书当今圣上。希望皇上能大胆破除旧习,更新大政,以图自强,终雪割地赔款之奇耻大辱。然而此次“公车上书”虽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却一如上次,始终无法送到皇上手中……
都说侯门深似海,宫廷府衙之深,又何止是深似海啊!为了能让万言书尽快上达帝听,这几日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几乎走遍了京城所有的重要衙门,拜访了能够拜访的所有朝廷大员。可是这些人或者婉言拒绝,或者干脆闭门不见,几日下来竟是没有半点儿进展,让他们心中不由得又焦躁起来。
也是机缘巧合,今日下午,康、梁二人去都察院时,无意中听到取得辽东大捷的临榆镇总兵冯华进京面圣的传闻,这让绝望中的康有为又看到了一线新的希望。为了稳妥起见,二人又专门跑到兵部,从一位在兵部供职的同乡嘴里,不但证实了冯华来京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冯华在京城的准确住址。
在刘三儿的带领下,康有为和梁启超刚刚通过垂花门进入内院,就见两个同样是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从里面迎了出来。
“来的可是康南海与梁卓如二位先生?冯华、李九杲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闻听此言,康有为和梁启超不由得惊愕不已。虽说他们对冯华之名早已是如雷贯耳,但仍然没有想到这已经干出惊天动地、名垂青史大事的冯华以及李九杲竟然都如此年轻。而且本以为这二人乃是一介赳赳武夫,可谁成想却如此彬彬有礼、儒雅非常。
“冯将军、李将军,南海康有为、新会梁启超,冒昧来访,多有打扰。”虽然还有些疑惑,但康有为、梁启超却未有丝毫的怠慢,二人连忙上前答道。
此刻,冯华一边打着招呼,一边也在暗暗地打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并通过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不断对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印证。年轻些的自然是梁启超,他虽因乃师在前而沉默不语,却一点儿也不失其风采。挺拔的身材,奕奕有神的双目,以及厚重的双唇上一丝温和的微笑,都给人一种英姿勃发、敦厚儒雅的感觉,给冯华的第一印象就像原来想象的一样,非常不错;而康有为的深沉不露却让冯华感到了一丝诧异,史书给他的印象是康有为虽然学识渊博、充满爱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狂傲固执、缺乏容人雅量之人。可眼前的康有为却儒雅沉著、谦恭有礼,绝对是一种学者泰斗的风范,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从他那锐利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