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性格,以及为国为民请命的远大抱负,让他们一见如故、情同至交。紧紧拉住谭嗣同的手,一向感情不外露的冯华也不禁唏嘘不已,久久都没有说出话来。
有感于冯华与谭嗣同的深情厚谊,梁启超朗朗一笑:“人生自古伤别离,复生、子夏诚乃性情中人也!不过,你们也不必如此伤感,子夏此次回去必可大展宏图,如果复生兄有意,不妨到旅大与子夏一同施展胸中的抱负。”
“是呀!冯华此次进京得蒙皇上授予‘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正欲借此良机,为中华之崛起一展所学。康先生、复生兄、卓如兄,你们要是看得起冯华,不如到旅大与我共建特区、再创中华辉煌?”借着梁启超的劝慰,冯华适时向三人提出了正式邀请。
“为中华之崛起一展所学”的提议,使谭嗣同精神为之一振。仔细思考了一番,他欣然说道:“既蒙子夏不弃,嗣同又岂敢相拒。待我此次回家拜见过父母之后,必当前往旅大与子夏一会!”
谭嗣同允诺前来相助,令冯华大喜过望,连声说了几个“好!”字之后,他又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康有为、梁启超二人。
其实对于冯华,无论是康有为,还是梁启超都是极为佩服。甲午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他们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而“公车上书”的毫无结果更是让他们忧愤之极、无可奈何。可是自从这个年轻人出现以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变法维新运动之所以能开展得如此顺利,冯华绝对居功至伟。虽然这个年轻人对改革变法的一些观点、看法,康有为至今也不甚赞同,但向来心高气傲的他也不得不承认冯华的这些做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确实非常突出。不过,要让他改变自己原来的变法设想,到“旅大经济特别区”屈尊于冯华之下,却也是康有为万万不能忍受的。
见康有为只是不置可否的微微点点头,梁启超不由心中一叹:自己老师的脾气秉性,他可是知之甚清,凭他的才情与傲气,是断不肯屈尊于人下的。没奈何,梁启超也只得冠冕堂皇地说了几句“一定前去拜访”的客套话,并没有给冯华一个明确的回复。
知道事情不可强求,冯华并未再多做邀请,只是朗朗地一笑,向三人一抱拳道:“既然如此,冯华与诸位就此别过,我会在旅大恭候着各位大驾光临。复生兄,一定要早些过来啊!”说罢,冯华与三人依依分手作别。又是一阵嘱咐后,他与站在不远处的李九杲一起向着停在路边的马车走去。
风是雨的头。渐起渐疾的凉风驱走了刚才的潮湿闷热,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