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一章 蛟龙归大海(2 / 6)

血淬中华 大风 5256 字 2021-06-06

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但是许多实际的问题还是必须等冯华回去才能拍板决定。这些日子邢亮已经几次来电催促,无奈天津这里的许多事情都没有办完。而且由于军情紧急,光绪皇帝也多次通过翁同龢暗中询问组建志愿军的进展如何。事情实在是已经到了不能再耽搁的地步。

6月12日,归心似箭的冯华结束了天津之行,匆匆踏上了归途。不过,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冯华他们离津时仍没有大事张扬,只是在临行前才给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的主要官员发了信函。函中以前方军情紧急和不久前发生的暗杀行动为由,就自己不能前去拜访和告别深表歉意。同时,也向《时报》、《直报》等津城新闻媒体发表了类似内容的《告天津父老乡亲书》,向津城父老乡亲道歉和致意。当津城各大报纸分别以“冯将军悄然离津”、“抗倭英雄致意天津百姓”、“冯华离开天津赴任旅顺”等标题,报道冯华离津的消息时,冯华一行乘坐的火车早已经过了昌黎。

冯华此次入关,可以说成果十分巨大。不但同时获得了帝后两党的认可,取得了组建新军和旅大经济特别区的任命,确立了义勇军今后发展的基础,而且在京津两地结交了许多的有识之士,得到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可用之材。当初他们入关时只有区区八个人,如今却带着一支由中外人士组成、人数超过三十的队伍,登上了开往山海关的火轮车。这些人中,除了有黄德贵带来的一些保卫人员和商德全推荐的那些人外,还有与严复同为福建人的原北洋水师“康济”管带萨镇冰、“靖远”管带叶祖珪、“威远”管带林颖启三人,以及冯华那天拜会严复时,路上遇到的天津机器东局的工人孙恩吉和他的几个同事。

虽然时间异常的紧迫,但求贤若可的冯华却丝毫也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对义勇军有用的人材。在离津前夕,他按照上次打听来的住址,再次找到了孙恩吉。

孙恩吉对鼓弄机器很痴迷,但并不孤陋寡闻,对报纸上刊载的关于中日战事、《马关条约》、甚至于李鸿章遇刺等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当那个前两天才见过面,并给自己带来许多新奇思路的年轻人报出自己的姓名时,孙恩吉先是一愣,然后好像自言自语、又像是提出问题似的说道:“冯华?先生怎么跟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冯将军同名同姓啊!”

冯华微笑着表示自己就是那个冯华,他却似信非信的再次问道:“真的?”

点点头,冯华毫不犹豫地答道:“如假包换,当然是真的!”

孙恩吉显然仍对这样不甚合情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