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国,坚决打压日本”的既定方略。
应该说俄国抛出的这些所谓“对中国友好”的策略,取得的实际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为实现“结强援,以雪国耻之策”,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亲俄”的普遍想法,从慈禧太后到李鸿章及文武百官,都认为如果能够得到俄国的帮助,大清一雪前耻的希望将大大增强。就算是光绪和翁同龢,尽管明白俄国人此举未必安着什么好心,可也觉得有俄国帮着对付倭寇,怎么也是一件对大清有利的好事。
就在俄国野心勃勃地准备利用此有利时机,加速自己对东北的控制之际,形势再一次出现了新的变化。俄国人从柔克义、李佳白长时间滞留旅大特区,以及美国驻华公使馆近来与义勇军接触频繁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事情中,察觉到了一股令人不安的潜流暗涌。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让他们感到恼火的事情相继浮出了水面。不但美国已经捷足先登,与义勇军在合作修筑抚大铁路的事情上达成了秘密协议,成功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至辽东,其他列强也不甘落后,纷纷利用旅大特区成立之机,插手东北的事务。英国和德国见有机可乘,亦步美国之后尘,积极向清政府谋求“京奉铁路”的修筑权,企图将自己的触角伸进东三省。
这些情报的发现,立刻就让俄国警惕起来。经过一番紧张的谋划商议,俄国决定主动出击,将筹划已久的东清铁路修建事宜尽早提上日程,以维护自己对东北的绝对控制权。
东清铁路是俄国连接欧、亚两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是沙俄在远东扩张的重要工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计划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横穿当时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其南支线从哈尔滨起,向南经过长春、奉天,纵贯吉林、盛京两省,直到旅顺口,其中一部分与抚大铁路的路线相同。
早在中日战争期间,主持沙俄远东政策的俄国财政大臣威特就认为,东清铁路建成后,沙俄在“最近将来”对中国的瓜分中机会就可增多。但是,1895年6、7月间,当俄方向中国驻俄公使许景澄表示此意,并要索筑路权时,清政府却委婉地表示有意自造,并未答允俄方的这个要求,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暂时拖了下来。
然而如今,俄国却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东北是被他们视为自己禁脔的地方,岂能让别人分走一杯羹。没有多做耽搁,俄国人即刻利用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庞大军事力量,向清政府恩威并施,提出了种种利权要求。如:希望获取在松花江的内河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