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孺手上越发用力。
陈堪只觉得呼吸困难。
但,做事情岂有半途而废之理?
况且,陈堪觉得,自己快要成功了。
“再坚持一下。”
脑海里不断的这样告诫自己。
陈堪放缓了声音道:“老师,醒醒吧,您死则死矣,还能谋一个忠义的名声。
但天下百姓可就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您觉得,大明的百姓还能经得起几次折腾呢?
就当是学生求您,求您放下个人的荣辱,为大明的百姓忍辱负重。
帮天下百姓看住燕王,为先皇与陛下看住燕王,别让他乱来,可以吗?”
方孝孺态度又是一变,软语相求道:“别说了,我求求你,别说了。”
陈堪恍若未闻,只是诚恳的直视着他的双眼:“就当学生为天下百姓求求您,可以吗?”
方孝孺崩溃道:“别再说了。”
“嗬……嗬……”
陈堪胸口忽然一松,却是方孝孺再次倒地不起。
“呼…哈。”
陈堪连忙大喘了几口气。
方孝孺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几句话的功夫就将陈堪的胸口抵得青痛。
来不及顾及胸口传来的不适,连忙蹲下检查方孝孺的状态。
确认方孝孺只是急火攻心晕了过去,陈堪这才松了口气。
“吱呀~”
“啪…啪…啪,精彩,实在是精彩。”
牢房的门再次被打开,竟是朱高煦去而复返。
此时,他就站在门口,双手轻轻鼓掌,嘴角含笑,说着不知道是夸奖还是揶揄陈堪的话。
与方才不同的是,他随行的亲卫们此刻都不见了踪影。
身旁只有一个身着黑色僧袍的高大和尚随行。
而这个和尚,身高比朱高煦还要高上半头。
在大明,这般打扮的和尚只有一个。
朱棣能靖难成功最大的功臣——道衍和尚姚广孝。
陈堪没有搭理朱高煦,而是上下打量了一遍这个气质非凡的大和尚一番。
陈堪越看越心惊,这姚广孝,只是僧人打扮,但给陈堪的压力,竟然比全副武装的朱高煦还要隐隐强上半分。
史书上记载姚广孝目三角,形若病虎,相貌甚异,陈堪本以为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写实派,甚至还略有收敛。
见陈堪在看他,姚广孝脸上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对着陈堪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