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了,顿时就高兴起来。
正说着话,外面小丫头就禀报说姚氏来了。
姚氏还带了周念红同来。
纪晓棠这些日子暗中留心,看出姚氏是个极有眼色的人。因为她刚回来,姚氏就没出现,现在应该是估计她们差不多谈完了事情,才带着周念红来了。
姚氏这个时机拿捏的非常好,既不会讨人嫌(因为她们毕竟是外人),也正赶着纪晓棠和纪二太太都在萱华堂。
一阵寒暄,纪二太太就问起周桥:“今天去上学了?不知道在学里习惯不习惯?缺少什么,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来告诉我。”
周桥十三岁,正是读书的年纪。
纪大老爷在萱华堂见到了姚氏,也见到了姚氏的一双儿女,攀谈之间,姚氏提起周桥本来在家里请有西席。只是后来动乱,周桥的功课就一直耽误了下来。
纪大老爷当即就大包大揽,说要安排周桥进学里读书。
果然,不出几天的工夫。纪大老爷就将事情给办好了。周桥如今在离馨华堂只有三条街的一间私塾中念书。那间私塾是几家京官合伙请的老儒为自家子侄办的。他们都是文官,其中一位还是纪大老爷的同榜好友。
周桥就用的是纪大老爷外甥的身份在那里附读。
“一早就去了学里,二太太给准备的东西十分周全,桥儿在学里很好。”姚氏笑着说道。
“这就好。”纪老太太点头,“若是有什么不便。你不要瞒着。我可记得,你从小就是这样的脾气,最后自己受了委屈。”
姚氏蓦地就红了眼圈,似乎是被纪老太太的话触动了内心的痛处。
“难为老太太还记着,这些年为我操心。”姚氏低下头去,轻声说道。
听姚氏这样说,纪老太太就有些歉疚:“琴娘,不要再说这样的话,让我心里越发的难受。”
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沉郁起来。
这种气氛下,周念红就不自在起来。她皱着眉头,轻轻地扯了扯姚氏的衣袖:“娘……”
周念红的语气中包含着一丝不认同,而更多的是痛苦。
“是我不好。”姚氏似乎很听周念红的话,不等别人再说什么,她已经拿出帕子飞快地擦拭了眼角,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姚氏的脸上已经又是笑容了。
“……上次县主说喜欢的花样子,我和红儿给县主做了一双鞋,已经做得了,县主看喜不喜欢。合不合脚。”
姚氏这么说着话,周念红就从怀中取出帕子包着的一双绣花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