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好了你才能教我,今个是第一天忙了些,明天我们轮换着守着屋子,就没今天这么忙了。”
苏胜扎心了。
“你妹妹说的对,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你今年都快十六了,再过两年就该娶媳妇,等你娶了媳妇,就该回家帮家里的忙,现在你多学些好教教你妹妹,家里的活等你过两年再干。”
苏胜心里很平静,没有什么不满,男子成家立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苏鱼发现苏胜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像以前,有点事就在心里怨天尤人。看,送自家大哥去念书,这一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先前发现苏胜的心理有些偏激,这样下去人只会越来越偏,最后会走到哪步也不一定。把人送去读书,学的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人的眼界一开阔,就不会只盯着眼下那点事,看来很有效果。
一家子匆匆吃了饭,苏鱼去屋里守着,夫妻二人本想跟着过去,家里却来了客人。
“余叔,你咋来了?”
苏老二是外来的,跟村里人的称呼就看年纪。
“孩她娘,你去给余叔泡碗茶过来。”
“不用,我在家喝过了,不用麻烦。”
“到了家里你就甭客气。”
莲氏去灶间冲了两碗茶过来,村里喝茶也不讲究,你要拿杯子泡茶人家还不习惯。
“这大晚上的,你咋过来了?”
余坡子今年五十多,个子不高,人长得也一般,小时候生了病落下了病根,自打那以后走路就一坡一坡的,村里人就给他取了个余坡子的外号,到了三十多,才娶了别地过来逃难的寡妇陈氏。
“唵听村里人说,可以从你家拿鸭苗回家养,之后你家再买回去,是不是真的?”
苏老二没想到,第一个上门的竟然是余坡子。
“是真的,叔你也知道,我家的鸭子是给镇上泰和楼养的,他家别地都开有酒楼,要的鸭子量比较大,反正我家是养不过来,村里哪家想养就养呗。”
“那唵能不能跟你家赊一些鸭苗,养大了再给银子。”
“成,不过叔,事先可说好了,鸭苗八文钱一只,四个月后鸭子养大了,价钱是八文钱一斤,我家卖给泰和楼的价钱是十文钱一斤。”
“这个唵知道,村里都在传呢,你也知道唵这腿,重活干不了,轻省的活计别人也看不上唵这样的,以前唵在家就养了些鸡,种种家里那二亩田。”
这苏老二还真知道,余坡子家条件是不好,下面还有两个儿子,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