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标准进行规划——比如各所学校的留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每年论文发表篇数等等,都不再需要有太过硬性的要求。
这微小的改变此说影响还未显现,但如此的学校都暑假招生季前,做出了这些改变,自然也意味着这一年的招生政策也会有所改变。
这大概对于这些学校国际部的留学生而言绝对不算好消息。
不止是考入这些学校的难度会加大,毕业的难度同样能提高。但这大概就是人生吧,谁又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呢?
……
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三楼的小会议室里,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正进行会议,他们今天的任务是确定今年十月份公布的诺贝尔奖的最终候选人名单。
随着有资格推荐的候选人的大佬们越越,每年诺贝尔奖都会收到许的推荐。尤其是文学奖,往往能有上千人被推荐。虽然物理学奖要比文学奖少许,但几百人也是有的。
到了推荐截止日期之后,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们需要将这其中一些明显没资格获得奖项的人先给直接淘汰掉,四月之前行成一份十到十五人左右的名单,进行广泛的研究跟讨论,最终当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将这份名单中产出,一般是会从中选出三位,当然按照最也只能选三位。
其实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会颁发给谁也是有迹循的,比如当某些年评审委员会那些大佬们对宇宙感兴趣比较的候,那几年里研究天体物理、宇宙学的物理学家就易被选上。四年里能有一、两届都是相关研究方向的科学家获奖。
如果从这一看的话,宁为的成果其实是了巧的。
他的研究不管是量子物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还是天体物理、黑洞等等天文现象,其实都有涉及、比如量子物理层面比曾经的理论上为清晰的解释量子遂穿效应,宇宙学域合理的解释了宇宙正以超越光速扩大的原因,等等。
微观跟宏观理论上的统一本就引发了一次学界的地震,所以即便宁为跟瑞典皇家科学院之间关系并不那么让人愉,但今年还是得到了最的推荐。
这些评审委员们也表决,最终讨论,没谁这一阶段否决掉宁为。当然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真这么干了,未传出去,只会让人觉得很不专业。
说诺贝尔奖的最终选择过程是不会对外公布的,但这个世界上哪有真正的秘密,每位评审的意见终究是要记的,甚至许行为会以讹传讹的成为许学术界大佬的谈资。太过倾向性的选择,如果惹巨大的舆论风暴,最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