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自己的喉咙一刺,要是平常人,恐怕顿时到底身亡,可是,慈铭道士却毫发未伤。周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秦后看着,神色惶然。
西云道长见状,立即要这名道士停止表演。
接下来出来一大两小三位弟子。两位小弟子一左一右共同举着一片玻璃,玻璃后是一个黄色的汽球,大弟子则手握一根仿佛是牙签的银针。西云道长对秦后说:
“这是齐云山的独门暗器,可以隔空刺破气球”。秦后讶异:这么小的“绣花针”,怎么能隔空刺破汽球呢?第一次,大弟子用力将针往玻璃上一甩,听得铿锵作响,针掉到地上,大概意在告诉秦后,这是真正的钢针,玻璃也是真玻璃。只见大弟子屏气凝神,气运丹田,双手聚集全身之力,瞬间手一发力,只听“呯”——一声清脆的声响:玻璃竟被钢针刺穿一个孔,而对面的汽球也随之爆炸。“哇——”“太棒了!”秦后屏住呼吸,独自赞绝。
中国的道法、武功素来博大精深。然而如果不是西云道长立艰赴险,勤于教导,如果不是弟子们栉风沐雨,坚持训练,哪里会有如此高深的武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秦后再一次为西云道长的建议、执着而赞叹。
类似的练兵场面,类似的比武现场。秦后玄依回想起在自己的家乡,父亲、叔叔和哥哥带领乡亲们操练的场景。
楚国西南边陲。土水族人在此生生息息,因为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男子健硕,女子清丽。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他们春日播种,夏日狩猎,秋日收成,冬闲练兵。依山而建的村庄,像一幅雅致生动的水墨画,高低错落的土房带着诗情画意。
玄依有三个叔叔,三个哥哥,各脉就只有她一个女孩。所以父母把她视若掌上明珠。
秦后玄依回想起看叔父和哥哥们练兵的日子——
在整个村庄的拗口,有一块巨大的平地。秋末冬初,谷物收割,颗粒归仓,山中硕果,均已采收。天高云淡,和风扬扬,妇孺老幼,围聚一团,和乐安详。丁壮男子,都会到那块练武的场所,自行练武习艺,锻炼筋骨。
大哥很健硕,全身浑厚得像一座重重的古树桩,结实、挺拔、有力。他是拳击第一,是全村人拳击的表率。村里的壮年男子们都跟着他一块训练拳击。
每天天刚亮,大坪里,“哼”“哈”“哈”的挥动拳头的声音整齐划一,偶尔还会听见大哥对练拳击的人的严厉的呵斥声。六岁的玄依有时会提着一桶子稀饭赶到大坪给他们喝,让他们增加体力。
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