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一直被他们打的郑国,竟然也派出使者,强烈劝告谴责他们,不要出兵梁国。
这就让唐国难受了。
唐国的西边是徐国,东边是许国,南边是郑国。
这三个国家,无疑不是一州之霸主,九州之强国。
其实却因为一个梁国,都站出来反对唐国,并做出了不惜开战的姿态。
这骤然恶化的国际关系,不得不让唐国君臣反省,自身的国际处境,是不是真的可能出了点问题。
因此在徐许二国边境大军的威胁下,正要脱缰的唐国马车,不得不赶忙拉住了缰绳,收住了出兵的打算。
不过虽然没有再出兵了,可这次被三国威胁的事情,还是让唐国上下感到愤怒。
在放弃了出兵的打算之后,他们也没解散大军,而是继续招募新兵入伍,扩充着自身军备。
并且把唐国兵马的人数,从原本的一百五十万人,提升到了两百万人的地步。
很显然,损失了八十万主力兵马之后,唐国无法抵抗周边各国的压力,所以这次不得不选择退让。
但退让不代表放弃,也不代表服气。
这次不仅没捞到好处,反倒还吃了大亏的唐国,无疑是恨上了让他们大败的梁徐二国。
或许连郑许两国,也上了唐国的小本本上。
这个贪婪的荆州大国,此时依旧在积蓄实力,准备着再次露出獠牙的时候。
而在他的周边,各个邻居也感受到了压力。
或者说,他们预见到了楚国崛起之后,带来的那席卷天下的大势,那股时代洪流。
他们不想成为时代车轮下,那颗被碾压的石子,所以此时就只能奋起反抗了。
因此继唐国之后,或被动,或主动,各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极限军事竞赛,纷纷开始了扩军行动。
而作为引领这股时代洪流的楚国,在受到郑国背刺,失去了消灭东部梁军的机会,也开始做出了自己的反击。
二十万楚国水师渡海而出,搭载着从中路行营分出来的五十万大军,组成了新的水路行营,浩浩荡荡的沿着东海海疆,朝着豫州方向而去。
黄玄率领的阳夏行营,在确认无法继续对青州梁军做出威胁后,也终于在陆渊的命令下,放弃了原本和西路行营夹击梁军的计划,转而执行起了新计划。
即,豫州攻略,或者说郑国攻略。
是的,既然打不了青州了,那行,我打豫州总可以了吧?
你郑国不是想和我大楚交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