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
罗、布泊的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现在研究表明,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min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