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种“装甲动物”,还善挖洞穴,破坏水坝,它们还会毁坏捕鱼工具,吃掉渔网里弱小的鱼虾。
甚至,一些工业基础设施也成为它们的破坏目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大闸蟹造成的损失已高达8000万欧元。
有人认为中国大闸蟹“入侵”德国河流,是“全球化的产物”。
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学教授盖斯特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自然界发展中的一个正常过程,现在这一现象很常见。
现在,很多船舱装有空调,更为一些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机会,如今在德国落户的外来物种超过2000种。
盖斯特还为中国大闸蟹“辩护”说,一些小动物变得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人类不断改变它们的生活条件。
中国河道变直,堤坝和闸门阻碍了大闸蟹前往产卵区域的道路,工厂又严重污染河流,所以中国大闸蟹的数量不断下降。
而德国的易北河和哈维尔河水质清洁,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刚开始,德国渔民对付大闸蟹的繁衍,主要是把捕捞来的螃蟹用于制造肥皂或动物饲料,或者简单地将它们大量杀死,但效果并不明显。
他们反对用化学药物杀死大闸蟹,因为这样可能杀死鳗鱼等鱼类。
路德维希鲁斯特一带的渔民,成为第一批开始“吃螃蟹”的人。
他们定期向爱好美食的中国、越南家庭,以及亚洲超市、餐馆出售大闸蟹,每公斤能卖到5—8欧元。
很多德国的渔业公司和渔民都开始做这门生意,多少还能缓解夏季萧条的渔业行情。
欧洲水域没有其他品种的淡水蟹,当地人也不食用这种外形奇怪的动物,中国大闸蟹在欧洲近百年繁殖过程中,保持了品种的纯正。
2003年起,还有中国商人开始将德国大闸蟹运回中国繁殖。
而后,有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螃蟹的钱景,有人曾在国内发起德国大闸蟹预售,短短几天就吸引近2万名消费者参团,一共预订出3.5万份30多万只大闸蟹,总成交金额900多万元。
只不过,因为大闸蟹属于**,进口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程序,而且其规模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他们的计划显得过于乐观。
而这一切对于韩星等人来说,却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引进这批螃蟹,算是国家行为,自然是一切顺风顺水。
现在不止是这里,就算在国内,这个生意韩星也做的风生水起,他们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