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留下来的更少。
所以现在每一件完整器型的唐代绞胎瓷器,都价值不菲,近几年来,各大拍卖会上常有绞胎的枕、碗、盘等器物出现,其价格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因此,绞胎器赝品也越来越多。
“我次奥,这么多绞胎瓷居然很多都是假的?”看到这里,韩孔雀也有点傻眼。
他刚才只顾得震惊了,完全忘了绞胎瓷在唐代也算是稀罕物,怎么可能有几十万件被一个外国商人购买到。
现在看了这个笔记,韩孔雀才发现,这伙沉船海盗是真的厉害,他们里面既有考古学家,也有工艺大师,这里面的瓷器,很多都是用碎瓷拼凑修复起来的。
当时他们发现这艘沉船之后,沉船保存的很完整,但里面的瓷器,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也就是在修复这批瓷器的时候,他们发现了绞胎瓷的制作工艺。
韩孔雀找到一只密封的黄金梳妆盒,这里面就藏着全套的绞胎瓷制作工艺,是当时那个阿拉伯商人,通过贿赂大唐官员,购买到的技术资料。
只不过他比较倒霉,还没有把这些资料带回家乡,他的船就沉没了。
虽然这里的瓷器不全是真品,但韩孔雀却是更加感兴趣了。
什么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东西少了,并不意味着这批宝藏的价值就降低了,更何况这里还有绞胎瓷的制造工艺。
看着摆放在一起的绞胎碗,真的是难辨真假,真品与仿品,一时之间韩孔雀也分不出来。
不过,这种挑战,韩孔雀是最喜欢了。
仔细研究了一下技术资料,韩孔雀随手拿起一件绞胎碗,这件应该是赝品。
只是看胎釉,韩孔雀就能判断个**不离十,绞胎瓷的胎是骨,釉是衣,绞胎器真品胎体造型深厚自然,胎壁薄厚均匀自然生动,千变万化,流动感极强。
器物一般施黄透明釉,釉面厚润,晶莹剔透。
绞胎瓷器的圈足或钵底往往是露胎不施釉。
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致使器物下半部分严重露胎。
釉是陶瓷的外衣,绞胎真品的釉层薄呈淡黄色代代胎底处无釉,有垂釉现象,开片处有土漫,釉层表面光泽自然。
黄釉色泽金黄,富丽堂皇,极具气派;绿釉清爽悦目,有温柔恬静之美。
然而唐代人当时贵重黄金器,故绞胎以施黄釉多见,罩绿釉少见,其他釉色不见,这是时尚使然。
但从后来明清时期黄色成为宫廷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