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鹦鹉螺(3 / 4)

都市藏真 疯神狂想 3092 字 2021-06-15

米深的水中,这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压力?”陈青问道。

潜导点头,这是自由潜水者所做的事情,他们将屏住呼吸数分钟,猛地下潜到海底深处,挑战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往往这种极限运动,才能够衡量一个人潜水能力。

目前为止,在使用脚蹼的恒定重力潜水中,男子世界纪录是下潜420英尺(约合128米),女子是331英尺(约合100米)。

这项运动无疑非常危险,淹死便是风险之一,但还不止于此,潜水者下潜时,海水会对其肺部造成很大压力,有些人甚至会经历所谓的“潜水昏厥”,在上浮过程中失去意识。

“自由潜水中确实发生过死亡的惨剧,所以一定要注意,而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最深的海域可能超过两百米,所以一定不能走出我们规定的范围。”

轮船启动之后,导游不停的解说,以尽可能让韩孔雀等人避免出现危险。

“现在可以说一下,那片海域能够出产什么宝贝吗?”韩孔雀此时笑着道。

潜导道:“四大名螺第二的鹦鹉螺。”

“鹦鹉螺,就是那种被被誉为海洋活化石的鹦鹉螺?”韩孔雀一愣,不过接着就了解了。

鹦鹉螺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所以潜导才会特别提醒,要潜入水下一百米的深度,因为鹦鹉螺平时活动的区域,就在水下一百米的深度。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韩孔雀对于鹦鹉螺很了解。

鹦鹉螺的贝壳很美丽,构造也颇具特色,这种石灰质的外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

鹦鹉螺的贝壳外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这在各国发行的鹦鹉螺邮票上,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鹦鹉螺化石的种类多达2500种,它是菊石的近亲,这些在古生代高度繁荣的种群,构成了重要的地层指标。

地质学家利用这些存在于不同地址年代的化石,可以研究与之相关的动物演化、能源矿产和环境变化,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数据。

对于各种海螺,早在韩孔雀发现翁戎螺的时候,就做过全面的了解,所以作为四大名螺之中的鹦鹉螺,韩孔雀自然是很了解的。

当然,对于鹦鹉螺的了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