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巫”了,短脸熊站立时,比北极熊高1/3,重达1吨。
短脸熊除了生满利齿的大嘴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长长的四肢。
它们平时散步时,背部距地面约1.5米,而当其直立时,则要超过3.4米。
第四纪冰川对北美洲影响巨大,大量大型食草动物消亡,短脸熊随之数量减少。
不巧的是,在这个时期,其他杂食熊类“入侵”北美大陆,在食物适应方面更占优势。
短脸熊不仅面临着自然界的挑战,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还难以寻找交配对象,这3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短脸熊消亡。
目前有短脸熊样本保存于冻土之中,但为短脸熊寻找“代孕妈妈”比较困难,惟一与短脸熊基因相近的南美洲眼镜熊,体积只有短脸熊的1/10,很难承担“代孕妈妈”的工作。
第四种就是刚才提到的塔斯马尼亚虎了,原来韩孔雀得到过塔斯马尼亚龙虾,所以对于塔斯马尼亚虎也不陌生。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就曾生活着一种狡猾却又十分“害羞”的动物,那就是塔斯马尼亚虎。
其实,塔斯马尼亚虎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虎”,它长着类似狼的脑袋和像狗的身子,是现代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袋狼。
最后一头塔斯马亚尼虎1936年死亡,它的组织得到了良好保护。
想要复活塔斯马亚尼虎并非难事,有着“塔斯马尼亚恶魔”之称的袋獾,将成为不错的“代孕妈妈”,怀孕期仅需数星期,新生的塔斯马亚尼虎可以接受牛奶哺育。
第五种是雕齿兽,这是一种从化石中发现的食草哺乳动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约2500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南美洲,栖息地为现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乌拉圭到巴西一带,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
雕齿兽堪称哺乳动物中的“铁甲武士”,成年雕齿兽身长约4米,背部距离地面达2.5米,像一部“甲壳虫”汽车那么大。
它们身上的坚硬“盔甲”直径大于两米,由超过1000个1寸厚的骨板组成。
雕齿兽还有一条超过1米长的管状尾巴,并有环形骨作为保护。
但是目前没有保存在冻土中的雕齿兽样本,只能盼望在黑暗干燥的洞穴中能够找到保存良好的样本。
因为体积问题,雕齿兽很难找到“代孕妈妈”。
第六种就是渡渡鸟,这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仅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
肥大的体型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