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的阁部重臣,被清洗到一个不剩。
如今的朝堂,上层文官都站在皇帝一方,下层文官也站在皇帝一方,因为下层文官多是最近几届的进士、举人。
只有中层文官,大多是正统朝考出来的进士、举人,还有相当一部人怀念旧主。
不过怀念归怀念,也就只是在心中想想罢了,真正敢站出来和皇帝打擂台的,现在正待在皇帝创立的奉天靖难筹备署呢。
另外正统朝的进士里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不少动了心思的。
比如正统十三年的进士乔毅,在听到怡王被挟持出海的消息后,立即便告假回家了。
回到家中,见乔凤正在埋头苦读,乔毅忙招呼道:“凤儿,别读了,过来我们商量商量,朝廷出大事了。”
乔毅将得到的消息仔仔细细讲了一遍,乔凤震惊了半晌,方才问道:“这朝廷大事跟咱们也没多大关系吧,父亲有何打算?”
乔毅摇摇头:“时局这么一变,我以前的想法就不对了。我本来想的是,咱们父子安安静静的,一切等你明年考中进士再说。
但是人的思路要灵活、判断要敏锐,不能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
咱们这位圣上实在太厉害了,我做梦都想不到朝局能被左右到这个地步,怡王和太子已经彻底完了,这下连舆论都没办法支持怡王和太子了。”
乔凤问道:“父亲是想上书?”
乔毅点点头:“是我们父子一起上书,请求废黜怡王与太子,以正视听。如果我们再等下去,到明年三月殿试放榜时,这场事变早就尘埃落定了。
那时候易储完成,圣上彻底坐稳了皇位,从龙之功早就被别人瓜分完了。
伱中了进士又能如何,没有从龙之功的十九岁进士,未必比得过有从龙之功的二十五岁进士,谁前程更光明还不一定呢。”
乔凤问道:“那何时上表?”
乔毅一脸坚定地回道:“现在就写,明天一早就把奏本递上去。先上奏的叫从龙,后上奏的叫起哄。
从龙的飞黄腾达,起哄的啥也不是。”
乔凤很听话,父子俩写写划划一晚上,数易其稿,直到深夜才分别将各自奏本写好。
乔凤虽无官身,但按照景泰朝的规矩,举人也是可以上书言事、直达天听的,任何人无权阻挠。
第二天,时近中午,朱祁钰才慢悠悠起床吃饭。
朱祁钰一边喝着养胃小米粥,一边问道:“百官都说什么了,有没有替怡王和太子说话的啊,那帮奉天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