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大头梦呢。
那对不起了,我只能把他们全部从道德高地上拉下来,踩在脚底下了。”
浅雪又问道:“那帮奉天靖难的忠臣里,还有人上奏,请求册封新的衍圣公呢。应该怎么回复他们?”
朱祁钰冷哼一声:“回他们六个字:汉帝不封胡官。等三百年后,大金大元杀回中国,再让他们的旧主重封衍圣公好了。
以后关于孔府的事情不要再跟我提了,骂他们都会脏了我的嘴。”
……
十一月十日,杨埙一大早便来到御马监,经过通传,见到了右少监阎礼。
阎礼待人很客气,最近也没了烦心事,便拉着杨埙闲聊。
杨埙却有心事,只略敷衍几句,便谈到了自己的正事:“阎公,圣上命小人为怡王制作的寿礼,漆金屏风一架,已经做好了。
明天就是怡王寿节,但出了这样的事情,那架屏风如何处置?”
阎礼被问愣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抿了口茶,阎礼方才回道:“放到孝陵明楼去吧,怡王还会回来的。”
杨埙有些不解,怡王都叛逃了,还要把礼物放去他原来的住处?
没等杨埙说话,外面小太监便来禀报,京师传来的皇爷的旨意。
阎礼接了旨,正式被提拔为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全权接管南京皇城宿卫。
杨埙很庆幸刚才没有提出质疑,眼前这位新晋大太监看丢了怡王,反而被升为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这很明显是皇帝倚重的心腹啊。
没敢再多说什么,杨埙祝贺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
杨埙刚走,又有孝陵卫一千户来报,东宫属官在宫门外求见太子。
升了官的阎礼冷哼一声:“以后不必再请示了,通倭案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面见太子。
有擅闯皇宫者,格杀勿论,你们只管照此行事,出了任何问题,我一人承担。”
刘定之、林聪等人吃了闭门羹,只得悻悻而回。
南京城内的防务掌控在孝陵卫手中,孝陵卫又只听阎礼的命令。七个南京守备,五个支持皇帝,两个中立。
导致东宫属官根本就兴不起风浪。
十一月十一日,倭寇一路顺风,安全抵达堺港。
足利义政亲率幕府重臣,不远百里,亲至港口迎接。
朱祁镇本就病弱,又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漂泊,整个人看上去,都快能称其为形销骨立了。
足利义政等人对这位废帝的仪容也不敢恭维,但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