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一直都这么懒吗?”
何宜摇摇头:“也不能说是懒吧,用圣上自己的说法是,做皇帝,要统揽全局。
如果把精神全部用在处理琐事上,很容易顾此失彼。
对一个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局观。”
朱文芳又问道:“那太祖太宗要勤政多了吧,也没影响大局观啊。”
何宜笑道:“时代不同,那时候朝廷初创,自然需要勤政。如今大明国力正盛,倒真没必要事事躬亲。
而且啊,事必躬亲只有太祖受得住,到了太宗时,就已经在设置内阁辅助处理政务了。
再说了,现在比明初可是增加了好几个省,一个人更忙不过来了。”
朱文芳点点头,继续问道:“那等我当了皇帝,是不是也可以像父皇一样,垂拱而治天下?”
曹泰、徐观、谢省闻言俱是一惊,这个太子够大胆的,刚当上储君,就开始研究怎么做皇帝了。
这要换成一般朝代,肯定得被皇帝拉去好好打压教训一顿,很大可能皇帝还会推两个亲王出来制衡太子。
即使英明神武如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能免俗。
唐太宗的功绩、威望在唐朝无人能及,但还是害怕太子夺权。日防夜防,最终还是闹出了太子谋反的惨剧。
何宜却不以为意,耐心解释道:“在圣上的苦心经营之下,大明国力止住了下降之势,在迅速变强。
等太子继位时,肯定比现在更加应对自如,垂拱而治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朱文芳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封奏本继续看了起来。
曹泰等人刚松口气,就听朱文芳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忙问缘由,朱文芳好容易止住笑,方才回道:“这份锦衣卫升赏名单里,怎么还有一个叫做顶住驴的带俸都指挥佥事?
是不是笔误?也不对啊,我认识这笔迹,这奏本是我外祖父亲自写的。”
何宜等人传看了一下这份奏本,然后回道:“这是一个蒙古人,他们经常会取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要不出意外,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再次上奏请求圣上赐名的。”
朱文芳点点头:“这个顶住驴很有意思,我记住他了。”
几人又继续理政,直到中午。
朱文芳笑道:“师父,我下午不想读书了,要不我就在家歇着了?”
何宜点点头:“行,歇着吧。不过我先提醒你一下,你现在是太子了,很快就会有一大群官员上书,让你出阁读书,参加经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