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喜欢用手指头四处翻翻,所以才能记得大致的情况。
他的这个问题很关键,毕竟如今他这里除了朱元璋恩准的人以外,剩下的就只有戌字百户的兄弟可以来。
“因此,必须造大船、多配火炮,重设澎湖巡检司,日常在澎湖巡检司巡检才行。”
只是半个时辰,他便在西华门下车,步行前往了武英殿。
后三人心里疑惑,但朱允炆却十分清楚,能由李景隆在武英殿内提起朱高煦的名字,想来朱高煦很快就要解除禁足了。
待他们消失在殿内,朱允炆才缓缓起身,顺带瞥了一眼朱高炽那边。
这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毕竟在他原本的预估里,朱高煦顶多就会被禁足一个月,因为之前比他还过分的一些藩王,也只是禁足了一个月,他应该也不例外。
“或许对于爷爷来说,高煦并没有那么重要……”
“召曹国公李景隆入殿~”随身太监得了准许,当即唱声召入李景隆。
诸如甘罗、霍去病,朱文正等人,也不过只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单独一方面有建树,而他虽然在单一方向不如以上这些人,可他胜在全才。
朝鲜会拒绝大明的要求,而大明如果一意孤行,那恐怕李成桂终将与大明刀兵相见。
“殿下,这是曹国公让人硬塞给您的。”
伴随着武英殿门口的亦失哈唱礼声响起,殿内的众人手中动作停止,纷纷看向了门口,只有朱元璋轻声回应:“召”
“殿下确实如宫里传出来的一样,知晓中外各国情况。”
诸如朝鲜北部,原本隶属前元的疆土一直被李成桂占据,除了归还部分汉人外,李成桂没有一丝想要吐出这块土地的意思。
如果不是朱高煦对平倭有高见,李景隆恐怕也不会与他有什么牵扯。
可以说在辽东东北部,大明与朝鲜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
“如今倭寇在浙江面对杨文的围剿已经不堪重负,浙江倭寇分为两股逃亡,一股向南前往福建、两广和吕宋,一股向北袭击了辽东。”
朱允炆简单安慰了一下朱高炽,便转身离开了殿内,去隔壁偏殿休息去了。
一席话,将所有人的心吊到了嗓子眼。
然而如果朱元璋的心思能被他们轻松猜到,那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旁人或许还不知道,可朝中正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又有哪个不知道和这两篇文章出自朱高煦之口。
“有收获就行。”朱元璋颔首,但却又在下一秒捕捉到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