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12章 功臣末路(4 / 8)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7251 字 2023-12-15

看院里的米缸空了,特意从所里带了百十斤过来。”

“留钱了没?”听林五六说这米是所里的兄弟们带来的,朱高煦第一反应就是给没给钱。

林五六和朱高煦朝夕相处那么多天,自然知道他的性格,因此笑着点头:“都留了,按照市价给的。”

见林五六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吃着这米饭的同时也询问道:“今年的亩产如何?”

“有高有低,基本每亩能收个三百四十来斤。”林五六的话让朱高煦点头,他对江南的粮食亩产能有这么高并不奇怪。

他来大明一年多,基本也了解了大明现有作物和各地区的亩产情况。

拿水稻来说,江南、湖广的水稻亩产能有三百四五十斤,河南、山东及北平山西能有三百斤左右,陕西和甘肃等地就较差,只有一百六七十斤。

除此之外,小麦的亩产也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亩产在一百三十斤到一百六十斤。

诸如大麦、小米、大豆也是同样的亩产,唯有被称为蜀黍的高粱产量稍微高些,即便北方也能达到一百六十斤,往南方最高能到二百斤。

在现有的粮食作物中,经济价值最高的是大豆,一亩地的大豆能榨出大约二十斤左右的豆油,能卖八九百文钱。

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非遭遇灾荒,不然不存在吃不上饭,吃不上肉的情况。

朱高煦记得,明代史料里尽管多次出现人相食的记录,但这并不是代表明代比前朝过的差,而是明代文人在记载地方事情上更详细。

同样一件事情,汉代可能写一句话就了结,例如“某某县,人大饥”,但到了唐宋就会开始增加篇幅,而到了明代就会记录更加完善。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相食的事情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这除了基层赈灾系统崩坏,还有地方赋税沉重和粮食产出不同的问题。

同样的一亩地收同样的税,虽然都是三十税一,但江南百姓一亩地产出三百五十斤粮食,算上杂税顶多交五十斤粮食就能了结,农民还有三百斤粮食可以吃。

可是放到了北方,哪怕是如山西那样没有遭遇太大兵灾的地方,亩产粮食也不过三百斤,同等比例下药交出四十几斤粮食,留给农民的只有二百五十来斤。

同样的税收和杂税,北方一亩地仅比南方少交几斤,可北方产出粮食远不如南方。

这就导致了明代北方人口不断有南逃迹象,因为在政策上,他们只在洪武、永乐年间比较舒坦,越往后就承担的越多。

如果朝廷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