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76章 南北榜案(5 / 8)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7570 字 2023-12-15

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

朱元璋的制策题,相较于历史上发生了变化。

兴许是朱高煦的出现,为朱元璋解决了钱荒和宝钞的问题,因此他对治内的民生还是十分满意的。

也因此,他将这次的制策题目做了小小的修改,不似历史上的单一,主要在询问贡士们大明的君臣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君臣关系,同时如何推动时政,不致使君臣关系失衡而导致官员不敢做事。

对此,贡士们在听后,也对其作出回答。

由于是殿试,卷面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所有人都得控制好笔墨,以免污浊了卷面。

一些官员距离数步看向桌案,尽管看不清内容,却能将试卷字迹看个模糊。

那试卷上的字写得错落有致,温润而雅,可谓赏心悦目,许多大臣都感到十分舒服,低声夸赞。

在金台之上,朱允炆也提起了兴趣,走下金台,在贡士桌案间穿梭,满意的看着那一张张宛若书贴的卷子。

从辰时到未时,三个多时辰后,五十一名贡士开始陆续交卷,并在刘三吾的指引下,暂时离开考场。

待所有人结束考试离场,朱元璋也让群臣们阅览考卷,直至黄昏才带着考卷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

“爷爷,您不用亲自批阅,交给孙儿就行了……”

乾清宫内,朱允炆看着身体抱恙却依旧批阅殿试考卷的朱元璋,心有不忍。

只是面对他的话,朱元璋一心扑在考卷上,一边批阅一边说道:“为自己家选材还要偷懒,那还能指望谁呢?”

他这话说出后,朱允炆也不再反驳,只是为他添茶倒水,随后与他一起批阅。

期间,朱元璋与朱允炆说了很多话,教导他如何选材。

“卷面不一定要干净,内容不一定追求辞藻,选材不是选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样子。”

“是……”

在朱元璋的教导下,朱允炆从初一至初三都在乾清宫,就连奏疏都是在乾清宫处理的。

三天的时间,朱元璋带着朱允炆将五十一份殿试答卷批阅完毕,并从中选出了陈、尹昌隆、刘谔三人为一甲进士。

裁定过后,他并让朱允炆传达旨意,将他点出的三甲名录交给刘三吾。

刘三吾将名录交给了吏部,而吏部的官员只是简单看了看名录,填上籍贯后便将这份名录交到了吏部尚书杜泽的面前。

望着这份名录,年过六旬吏部尚书杜泽只是一眼便瞧出了猫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