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然,这四年的时间里,他们过的并不好,而这次他们也是趁着大明内乱,趁机南下准备劫掠。
辽东有朱高煦在,他们自然不敢去,因此防守空虚的大宁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胡学额头冒着冷汗,旁边的指挥佥事也放飞了一只信鸽,向南边的大宁城求援。
只是没让他们紧张太久,城外的胡骑并没有停留太久便调转马头绕过全宁城,向南边前进。
待他们走后,城外那已经长到小腿高的粟苗已经被马群啃食殆尽,今年的全宁卫彻底没了收成。
“快!传信给都指挥使,告诉他们胡骑南下,数量不少于两万。”
“是!”
胡学反应过来后,催促着人用飞鸽传递军情,并没有派出塘骑的打算。
他们这里的战马,早已经被南边征用去打仗了,便是塘骑也只是用的乘马,不然也不会被胡骑咬得那么紧。
眼下只能多多放飞信鸽,期待能有几只信鸽能将消息送往南边。
也在他们放飞信鸽的时候,南下的胡骑们来到了一处草肥水美的地方。
马群再不愿意走,低下头,贪婪的吃着着丰美的水草。
“这次南下,若是抢不到东西,恐怕来年会迎来南人的报复。”
两万骑兵的队伍中,较之两年前成熟许多的脱鲁忽察儿对身旁的那人开口。
在他身旁,曾经不可一世的哈剌兀已经头发花白,谁也不知道他这两年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经过朱棣与朱高煦的多番打击,此刻的兀良哈诸部只剩下了十二三万人,男丁只有不足五万,能拉出南下作战的也不过只有三万人左右。
这次哈剌兀南下,也是得知大明陷入内乱,然后才鼓起勇气带着两万骑兵南下。
哈剌兀打探了消息,知道了大宁抽调兵力去辽东后才敢南下。
他这次尽量避免与明军交手,只要能劫掠几个千户所,那兀良哈就能恢复些元气。
若是卜万率兵从南边的松亭关北上,自己就立马撤退,绝不停留。
这样想,并不是哈剌兀胆小了,而是兀良哈已经遭受不起重创了。
“这次抢完东西,我们就定居哈剌兀山,况且如果朱棣与朱高煦失败了,那北边无名将,我们也能好好休养生息了。”
哈剌兀乐于看到明军内部打的头破血流,更乐于看到朱棣和朱高煦在内斗中身死。
他并不认为这两人能赢过大明朝廷,因为他们的兵马太少,连南边的一成兵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