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辽西便只剩下残兵一万三千余人,顷刻间便能被击败。
如此一来,渤海与辽东就成了大后方,其中辽东最为安全,因为朝鲜正在爆发王子之乱,无力野望辽东。
迁移三十几万人前往辽东开展大规模开荒,然后再留下五六万人守住大宁,同时耕种此前开垦的二十余万亩耕地,这就是朱高煦对大宁与辽东的布置。
大宁必然是需要守的,但兀良哈遭遇多次打击,已经无法强攻城池堡垒,所以留一万五千战兵驻守,再留他们三四万家属耕种田地是完全没问题的,当地的开支也会降下来。
经过朱高煦这么操作,大宁的支出兴许会从每月十七万,下降到四万石。
辽东的负担虽然加大了,但只要有朱棣从辽西走廊输粮,那朱高煦就有把握在来年海船建造出来后拿下登、莱等山东重城,进而南下淮北,谋夺运河路上的水次仓。
只要自己成功抢到一座水次仓,便足够维持关外九十二万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
“要迁移三十余万人恐怕十分困难,况且辽东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陈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朱高煦却颔首道:“粮食的问题不用管,迁移路上我军也会对大宁百姓以成人二斤,未成人一斤半来发放实粮。”
“到了辽东后,在组织开荒的同时,我军依旧会按照这个数额发放口粮,直到百姓有自己可耕种,可养活之田地才会停止。”
“实粮?”陈亨愣了愣,他没想到朱高煦敢说出这种“狂言”。
就拿之前的大宁情况来说,按照大宁的标准,每个月支出十七万石的情况下,军户每家也就能分到一石三斗,而且是未经加工的米,除去加工中麦麸损耗的三成,每人也就能拿到一斤四的实粮罢了。
如今朱高煦开口就是大口二斤,小口一斤半,而且还不要军户们帮卫所免费种地,而是帮他们自己开荒。
陈亨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形容朱高煦,说他是活菩萨也不为过。
“若是如此,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大宁军户会拒绝。”
陈亨笃定开口,朱高煦闻言也点头道:“那二十一卫的招抚就交给您了。”
“末将领命!”陈亨作揖应下,而这时中堂外也传来了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千户官走到院内作揖:“殿下,宁王殿下到门外了。”
“我亲自迎十七叔。”朱高煦转头看向陈亨,陈亨也咳嗽道:“末将不便出现,先行告退。”
大宁投降的事情究竟如何,旁人不知道,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