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吗你们有三天的时间进行磨合,明白吗”“是,”一旁的亚当少校则起身说道。“少校,我飞过喷气轰炸机,也驾驶过707、77,我相信我能够做好你的副驾驶。”张会期点了点头,说道。“合作愉快!”在接下来的三天之中,这个由两国最优秀轰炸机飞行员组成的机组,便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作为拥有数千小时飞行经验的驾驶员,他们很快就掌握相应的驾驶技术。月24日,上午九时,联合机组离开了飞行任务室,在他们进入机舱后,装弹车将一枚重达0吨代号为“团结力量”的氢弹装入弹舱,在轰炸机缓缓滑行时,数百公里外的试验环礁处,也进行了最后的清场,环礁上的人员都是乘直升机撤离的。为了获得试验数据,他们准备了300多个测量仪器密切监测,传感器放置在环礁周围的混凝土桩上,传感器被特殊的辐射屏蔽罩内。许多军用车辆也被放置在范围内的混凝土桩以评估爆炸的影响。对于没陆上试验场的南洋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其实,第一次试验用高塔引爆更稳妥一些。”在距离试验场00海里外的观测船上,梁振华随口中说了一句,但一旁的同僚却说道。“成本啊……不说试验器材,就是造氢弹的成本就在那里摆着,别的不说,就是氘和氚的价格就高的惊人,生产一克氚的造价为7630元,而一克纯度90%的锂-6为53元,这么昂贵的成本,当然要尽可能一次完成试验了!”众所周知,氘和氚是聚变的主要源头,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而氚则非常难以获取,在大自然中几乎不存在,需要在反应堆里用中子对锂进行辐照获得,所以造价高昂。而为了降低试验成本,原本应该先塔爆再轰炸机投掷的两次试验,改成了一次到位——第一次试验即由轰炸机投掷。很快,观测船的雷达员就报告道。“轰炸机过来了!”轰炸机来了!上午0点27分,由张会期和亚当为首南英联合机组驾驶的-战略轰炸机在2000米高度投弹,在卡平阿马朗伊环礁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红白相间多个降落伞下是一枚重达十吨的氢弹。虽然按照要求,在氢弹引爆时所有人都必须要在观测船内,但是周振华却坚持在舱外,而不是装的屏蔽层的所内观看试爆,由于读了美国的《核爆防护黑皮书》,他知道在安全距离不需要戴防护墨镜,因而能够目睹氢弹爆炸的真实景象。氢弹在550米高度引爆,氢弹爆炸时,张会期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个耀眼的黄白色火球,沉寂的大海上空,宛若两颗太阳同时闪耀着万丈光芒。瞬间又变成橙黄色,然后又变成亮红色;火球延伸下端出现巨大的灰白色云团,逐渐与大地相连接,形成一个蘑菇云